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262 自由

可按下圖片放大!




唉,在廟宇的樹林中,在城堡的影子下,
我曾看見你們中最自由的人,將自由像鐐銬一樣戴在自己身上。


我的心正在流血;因為只有當你們認識到尋求自由的渴望乃是一種羈絆,
只有當你們不把自由稱為目標或成就時,你們才是自由的。

——《先知》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1883-1931)




圖片:攝於香港。佐敦

Monday, January 21, 2008

261 尋找‧遺失的記憶

可按下所有圖片放大!



再沒來信的信箱,幹嘛還要保留?



被拒於禁地外的一對寂寞兄弟。



撤退的時候很匆忙嗎?怎麼不能溫柔一點?



有些過去,任你怎樣努力去抹,就是抹不掉。



當自由開始褪色……It's your turn……還管用嗎?



按下這個「還原」鍵,就能重新做人嗎?



「救命呀!」外面的人,聽得見嗎?




踏上這個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斜坡,從佑大的停車場空地步入警署建築物,每個舊有的房間都放著許多不同的展品,顯得有點擁擠。一直沿著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快速繞了一圈,心內就泛起了異樣想法,究竟一百多年前這些房間是誰在上班?一百多年前到底誰曾被關進這個狹小的囚室?


當走道上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和我擦身而過時對著電話的另一邊高聲的說:「D 人都o吾係睇展覽o既,猛o甘o係度影相!」我的靈魂被這突如其來的刺激瞬間開竅了……我終於知道我要拍甚麼了,我要拍的,是一個「尋找。遺失的記憶」的故事。


原來要活化的,不是那幾楝古舊的建築物,而是一段遺失的記憶。




圖片:攝於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Saturday, January 19, 2008

260 《思念是一種病》

可按下圖片放大!





周星馳飾演過的一個電視劇集《他來自江湖》裡面,有一幕是他帶著一條小狗到街上散步,小狗一直走在他前面,然後周星馳繞到小狗前面指著小狗大罵:「你o羊態度呀!你帶我行呀?」之後小狗就耍脾氣不願意跟他走,接著他對小狗說的好幾句話,聽了真的令人笑得噴飯。這一幕戲,經常盤旋於我腦間。

周星馳沒說錯,為甚麼帶狗散步的時候,狗永遠走在前面而主人跟在後面?我一直在想,到底是
誰帶誰在散步?




一輩子有多少的來不及 發現 已經 失去 最重要的東西 
恍然大悟 早已遠去
為何總是在犯錯之後 才肯相信 錯的是自己 

……

我們總是在抱怨事與願違 卻不願意回頭看看自己
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蠢事情 

……

別管那些紛紛擾擾
別讓不開心的事停下了腳步 就怕你不說 就怕你不做

別讓遺憾繼續 一切都來得及


《思念是一種病》—— 張震嶽(featuring 蔡健雅)
曲:齊秦.張震嶽
詞:齊秦.張震嶽





圖片:《思念是一種病》攝於香港。

Nikon D3 。Nikon AF-S 24-70mm f/2.8G IF-ED.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259 幕後英雄

可按下圖片放大!




一個年青時曾經當過音樂老師後來成為攝影記者;再轉而成為紀錄片攝影師直至榮休的記錄。他未必是為人所熟悉的前線人員,但卻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幕後英雄。他就是香港電台的資深攝影師翁華棐,你不認識他?不打緊,但你喜歡收看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鏗鏘集》嗎?我是非常喜愛的,如果你也一樣,就讓我們抽一點時間來閱讀2007年12月已榮休的這位本地幕後英雄的相關影像和文字,並一起分享這份喜悅。謝謝各位。



很多人認為菲林機比現時的數碼攝錄機效果更佳,翁華棐說﹕「這些只是工具,幫你記下要拍的東西,美不美,在於靈魂,不在工具。」



Part I




Part II





相關文字專訪:

翁華棐港台掌鏡26載 托托抬抬苦工作樂
每天托著30磅重的攝影機,專責拍攝《鏗鏘集》的翁華棐,試過被暴徒禁錮;七十年代,他已拍攝學生為釣魚島事件靜坐,亦見過不少文革時期的大陸浮屍。見證了歷史進程的翁華棐,即將離開服務了26年的香港電台。這位資深「大長工」,非常善忘,他說這是「職業需要」。

抬著30磅重的攝影機,頭髮已見斑白的翁華棐(音:匪),依然身手靈活,與記者穿梭港台電視部,來到了預先安排好的訪問房間。

以影像記錄故事接近40年的翁華棐,是觀塘職業訓練中心攝影系第一屆學生,畢業後曾在影樓工作,拍攝廣告、人像硬照。不久就有同學介紹他到以每日出版3次、主要以大圖配短文的報紙《The Star》當攝影記者。


採訪暴動 被暴徒禁錮
當年在《The Star》工作,緊張刺激。暴動期間,他在深水埗小心翼翼地拍攝遊行呼喊場面,卻被數名暴徒發覺,旋即把他抬入米舖,拉閘禁錮。他記起剛讀完一篇談及遇到處理危急情形的文章---保持鎮靜,認清對方樣子,記得事發經過。再加上同事的經驗(有攝影師曾被抬入普慶戲院打一身),翁華棐除了將菲林悄悄偷龍轉鳳,換上空白菲林外,並冷靜地與暴徒談判。

報館接報後立即報警,很快,現場已被衝鋒車、防暴隊包圍,若不交人就要破閘衝進去了。被禁錮近兩小時後,翁華棐獲釋。警方最後拘捕了4人,其中3人被控非法毆打並定了罪。他解釋:「原來未經他人同意,觸及他人身體,就是毆打。」

已經57歲,仍然騎電單車上班的翁華棐笑說:「為了盡快到達現場,我是首批駕電單車追新聞的『追車黨』。」六十年代尾未有海底隧道,故他被公司派駐九龍,拍照後將菲林立即送到天星碼頭,交給長駐碼頭的同事送往對岸。

為了勝過對手《China Mail》,一次將軍澳船廠發生嚴重火災,報館不但派翁華棐出動,並派人由柴灣乘船前往,同時租用直升機高空拍攝。最後,翁華棐雖自覺相片照得很出色,但報館還是選了高空拍攝的來做頭版。

不久,英文《虎報》來挖角,翁華棐轉工後,專責拍攝專題故事。



拍攝教宗 血淋淋回憶
記得一晚,港大學生為了釣魚島事件在維園靜坐,外籍編輯要他同行拍攝。當時很平靜,防暴隊卻突然出現,手持警棍衝過來。翁華棐拚命拍照,外籍編輯卻一手抱頭,一手推他:「阿翁我們走啦!」原來他也被打了一棍。「回想當年做過釣魚島事件的故事,到現在仍未解決。做新聞,就是這樣看著時代轉變,看著每一個故事發展下去。」

做專題故事,他最終嫌悶,故很快又回巢加入新開辦的中文《星報》,見證紅隧第一截隧道下海,並採訪曾為全東南亞最高的康樂大廈(1988年改稱怡和大廈)平頂禮。

這段時期,翁華棐經常要到火車站等待自大陸回港的人,了解文革時期內地情形,認識了麗的電視新聞部的女攝影主任。工餘也愛拍攝電影的翁華棐遂向她自薦。「影一張相,要同時表達時間、地點、發生何事,真的很難,而且日子久遠的,還要配合文字說明,人家才知是什麼事。若有幾個畫面組織成一個故事,就完整得多了。」

加盟麗的,最初仍用16米厘黑白菲林,攝影機沒有變焦鏡,只有一個放了長鏡、標準鏡與廣角鏡的轉盤,而且需要上鏈,每次花2至3秒上鏈後,可拍攝19呎菲林,即約30秒畫面。故每次拍攝前,他必須計劃好何時拍攝、何時上鏈,不容有失。

他最記得教宗保祿六世訪港當日,他一早已盤算好捕捉哪些畫面:飛機抵達、打開門教宗行出來、下樓梯、與要人握手,同時計準時間上鏈、換鏡。過程極為緊湊,直至拍攝完畢,他突然發覺:「點解隻手咁『黐立』?」原來在上鏈時,他的手指被鏡頭轉盤割傷了,滿手是血,他卻太投入,毫無知覺。



如願以償 拍新聞特輯
1975年9月,佳藝電視開台,翁華棐被挖角過檔。「那時幾辛苦,器材與資源不太充足,卻要跟無線與麗的鬥。但我發覺,每逢辛苦,一定開心,因同事有共同目標,以有限資源做到最好,士氣好關係也好,下班後大家仍留下來,看完所有新聞,大叫『我們最叻!我們最好!』才一起離去。」

1978年8月22日早上,當他刷牙準備上班時,突然聽到電台廣播佳視倒閉的新聞。當時已婚並育有3歲兒子的他,登時呆住了。「我一向視工作為興趣,志在過癮好玩,從沒想過飯碗。這一刻,我突然想:無工做喎,捱得幾耐呢?想到太太沒工作,積蓄也不多,那一剎幾徬徨,也開始想要找一份長久的工作。」幸好,當日下午他就與趙應春等同事,獲無線新聞部約見,一個月後再披甲上陣。

當然,要做「大長工」,無線的環境又哪及香港電台?港台在1979年聘攝影師時,他立即轉投現時這個大家庭。除了穩定,他解釋:「其實我一向很嚮往拍攝《鏗鏘集》,視他們的攝影師為我偶像。在佳視拍新聞特輯時,我亦從《鏗鏘集》偷師,常想:如果我有份做就好了。」

他很快便如願以償。除了拍攝教育電視、劇集如《小時候》、《柏林周記》等,不久他更專責拍攝《鏗鏘集》,如今,他已是《鏗鏘集》最資深的元老。



見慣生死 看苦難人生
翻開舊照,他先想起採訪內地的麻瘋村。他說:「內地政府將麻瘋病人集中遷徙到很偏遠的地區,交通不便,讓他們自給自足,跟原始社會差不多。他們也生小孩,孩子沒有病,卻出不了來,沒法上學。廣州有班皮膚科與眼科醫生,自發組織來幫他們,很有理想。」

要進入村子,需先過一條沒有橋的河。翁華棐舉起攝影機,走過水深及胸的河流,但有些人卻停了下來。村裏的人急忙斬樹充當木橋,讓探訪者進去。「有人去探他們,村民好開心,跟我無親無故也捉著我的手,感動得哭起來。」

最驚險的一次,要數到巴基斯坦拍攝美國攻打阿富汗的故事。當時所有傳媒都想辦法進入難民營,往前線地方找故事。某晚凌晨三、四時,翁華棐與導演二人由白牌車司機引路,駛過「不是路的山路」,避過了巴基斯坦軍營與軍人站崗,個多小時後,偷進了難民營,拍了約兩小時的零碎訪問與散鏡。日出一到,司機立即催促:「我們要走啦!被人發現就大件事啦!」

無論場面多麼險峻,翁華棐仍處之泰然。「最簡單的撞車意外、跳樓自殺、暴動,甚至文革時代,拍攝很多飄浮到香港的大陸浮屍,全身都爛了,身上只剩一本『毛語錄』。見得多了,我覺得生死是註定的。」

翁華棐也看到時代的轉變:「中國由文革到現在開放,歡迎台商回去;由需要外國志願機構幫忙,到現在自己也有志願機構,服務自己國家,這麼多年來看到改變,我覺得很開心。」

我一向視工作為興趣,志在過癮好玩,從沒想過飯碗。我拍攝只為當時的過癮,我追求的很短,今日拍得開心,今晚睡得香甜,不想明日也不想昨日。做新聞,就是這樣看著時代轉變,看著每一個故事發展下去。



好體魄肩擔苦工
3年後要退休的翁華棐,一點不愁寂寞,因為他有很多嗜好,還有志同道合的太太。翁太也是鐵騎士,跟丈夫一人一輛電單車四處遨遊,閒時二人還會一起玩帆風、攀石、潛水。都是講求體力的運動。這幾年,翁華棐更兩次駕駛帆船由香港往菲律賓,參加5日4夜的帆風大賽,遇過不少驚濤駭浪。

香港電台大假多,他可以經常運動,在公在私都有利。物理治療師曾對他說:「你工作要托30磅,平時若能托60磅,30磅就濕濕碎了。」

「部機重30磅,所以要身體好才行。」但長期勞損,他頸肩骨亦有點歪,「好在有份長工,有政府醫療、物理治療。又抬又托,這份真是『正苦工』來的」。



要放下尋短暫開心
在港台26年了,哪個節目給他的印象最深?「沒有,因為每拍完一集,便要放低,下一集從頭想過。」翁華棐說。

他覺得,攝影師最重要是觸覺,尤其拍攝紀錄片,沒有劇本不能排演,必須就地取材,敏銳的觸覺更重要。經驗豐富反倒可能令觸覺遲鈍了。他說:「所以我經常要忘記,你不問起,我絕對想不起這些事情。我拍攝只為當時的過癮,我追求的很短暫,今日拍得開心,今晚睡得香甜,不想明日也不想昨日,總之做好這一刻的事。」


(文章日期:2005年4月30日 【明報】)





2010年3月2日補遺:
  • RTHK 紀錄片攝影大師班





    圖片:攝於香港。蘭桂坊
  •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258 《空床》

    可按下圖片放大!




    配樂



    此刻你在何處?流浪中?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 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
    為了寬闊的草原 流浪遠方 流浪

    還有 還有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橄欖樹
    我的故鄉在遠方


    《橄欖樹》 —— 齊豫
    詞:三毛 曲:李泰祥






    圖片:《空床》攝於香港。佐敦

    Monday, January 14, 2008

    257 關於JC‧關於人像攝影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對藝術的見識和知識是真的非常膚淺與貧乏,準確一點來說,我可算是仍然停留於還未完全懂得藝術是甚麼一回事的這個心理狀態之中。以下這些文字,也是由一個攝影愛好者的角度出發。


    網友Chris 留下了
    一條連結 ,大概是報紙上的作者對專業人像攝影師 JC (鄭智聰)的一個評論文章。內裡包含了許多對 JC 細微的觀察與獨到的見解,我特別認同"藝術家應以潛意識去發掘平凡中的魔法。"這句話。可是,我比較害怕看到這種類似分析辯證解構的理論性文章,但這也不失是一些為學術性研究、討論之用的好文章。


    正如我之前引述過中國電影導演陳凱歌的一番話:理論是一種歸納性的東西,它限制創作,拍電影要讓感覺先行,然後才決定用怎樣的技巧去表達感覺。其實攝影亦是同理。我之所以有這個感覺,是因為經驗告訴我攝影始終受著許多不同客觀環境的束縛,在一張正式照片還沒真正冲印出來之前,攝影者只能憑著經驗預計結果(在此說的是底片攝影而非數碼攝影),許多時照片出來後會比想像中的好,有時又會更糟又或是另外一種感覺。這是我所能理解的,用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去討論有別於繪畫或雕塑之處。


    從參觀過 JC 的攝影展後,知道他擅用連環快拍的手法去補捉被攝者瞬間的表情,這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亦間接道出了我對中國近期的人像攝影師的「擺拍」情況愈來愈嚴重而擔憂的問題。我總覺得人像攝影應隨著被攝者的率性和特質而行,而我又一直認為人類的眼睛是懂得說話的。自參觀過他的攝影展後,我對人像攝影,確實有了許多新的啟發。


    我與 JC 素未謀面,對於他的離去,我的感覺是和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描述美國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Andy Warhol, 1962-1987)離世時的一句話一樣:人走時會帶走所有的靈性。人們只能感受缺失,無法說請楚缺失了甚麼。


    最後,謝謝各位讀者能夠有耐性讀到這裡 —— 這篇冗長的文章。



    P.S. 本篇原是對網友
    Chris 兄 留言的回應,怎知我愈寫愈長篇大論,就順水推舟作為一篇網誌,在此謝謝Chris兄的介紹。



    相關閱讀:


  • 《249 JC Awakening》




    圖片:攝於香港。旺角
  • Sunday, January 13, 2008

    256 《朝不保殖》至德 攝影展

    可按下圖片放大!





    回歸十年使我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起了變化……但是偏見和懷疑的態度背後,我們對中國的理解又有多少呢? (引自《朝不保殖》宣傳單張)


    相信很多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也聽過謝至德的名字,他現職為自由攝影師及藝術工作者,亦是本港的資深攝影記者之一,從1994年開始榮獲香港攝影記者協會頒發過多個獎項,至今出過多本攝影集,他的私人網站
    在此 。另外特別想為各位介紹的,是這次展覽會場內有一本相當精緻的小型攝影集售賣(上圖),是專為這次展覽而製作的,內裡附有攝影師收集多年的部份展覽中的珍貴照片,以及謝至德的簡歷,絕對值得購買作為留念,希望各位前往參觀的朋友也可以留意一下。我相當喜歡這種簡單設計,希望日後自己也能製作一本這樣的攝影集。


    最後,得說點題外話。你相信因果和緣份嗎?我絕對相信。今天參觀這個攝影展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件,那是一個十多年前種下的「因」,而十多年後見到了「果」的事件,不過細節恕不便在這裡交代。在此,特別感謝謝至德和黎清研的鼎力相助,真的謝謝兩位幫忙。




    《朝不保殖》至德攝影展 相關資料詳列如下:


    有關謝至德自己為這次攝影展的解說:
    1.)
    朝不保殖 攝影展

    2.) 朝不保殖 攝影展照片分享之一

    3.) 朝不保殖 攝影展照片分享之二




    《朝不保殖》至德 攝影展

    灣仔聖佛蘭士街秀華坊23號地下
    G/F, 23 Sau Wa Fong, St. Francis St., Wanchai

    28 DEC 2007 - 26 JAN 2008
    逢星期二 至 星期日
    14:00 - 21:00





    圖片:攝於香港
    1.) 皇后大道東轉入聖佛蘭士街沿斜玻直走。
    2.) 沿中段左面走上大樓梯就是秀華坊,再往前走到盡頭的左前面。
    3.)《朝不保殖》至德攝影展現場。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255 夜遊旺角

    可按下圖片放大!





    喜歡在晚上的旺角行人專用區蹓躂,那裡是我這一類無聊人的小天地,只要你有耐性細心觀察,就會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人和事等待被發掘。


    我時而專注於商店櫥窗內五花八門但一般只有六個月商品壽命週期的電子產品,同時也在慨嘆廿一世紀要做一個發明家當真不容易,他們可能已經記不起來到底在三年零八個月以前,曾經發明過甚麼產品。


    時而我又會觀看一些張貼於已休業商店大閘門上的海報。或許有一些外藉人士第一次看見這些完好海報上的人物或雙眼或鼻子或嘴巴為甚麼也都被人打穿了一個小洞而感到滿腹狐疑,他們永遠不會明白這是聰明的香港人用來防止海報被盜的最簡便方法。


    我亦會偷偷在竊聽幾個坐在路邊欄杆上吸煙的街頭推銷員的對話,我猜那些推銷員們的頑强求生意志以及那與別不同的思考模式是生活安逸的哈佛大學博士生所沒有的。


    然而最精彩的是,位於西洋菜南街與豉油街交界那裡有一條行人隧道,偶爾還會見到一些手腳也殘障的乞丐不知用何種門派的特異功能到達幾十級樓梯以下的行人隧道內行乞,莫非這些人就是既易服又隱姓埋名且懂得「輕功」的武林高手?這永遠又是一個謎。(是的,你沒看錯我沒寫錯 —— 基本上是不良於行動的乞丐。)


    那裡還有許多賣藝與看熱鬧的人…… 總而言之,人生百態,盡在旺角這一段行人專用區。




    圖片:攝於香港。西洋菜南街行人專用區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254 媒體‧絮語

    可按下圖片放大!






    當批判變成習慣,請不要以為這種行為就是有獨立思考,
    而恰好相反地,這是一步步的踏進「盲目」的叢林。
    —— 野孩子語錄



    1) 一攤屎
    不要再罵小人,在路上遇到一攤屎,要走避還來不及,怎麼還要用石頭去擲它呢? 蔡瀾如是說。我喜歡這個比喻。

    假如下次遇到另一攤屎,你會否用石頭去擲它之餘,還準備一枚福爾摩斯用的那種手掌般大的放大鏡去將這攤屎近距離端詳一番?

    城裡的人最近都在搶購三四五十吋直徑的放大鏡,預備接收高清電視節目。



    2) 一起罵
    有一類網誌的題材,可以從一個微生物罵至整個宇宙,而且非常「人氣」。這個現象某程度上已反映了釋放潛意識中的負能量,彷彿比注入積極的正能量更形重要。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都迷上了罵人,但凡任何與罵有關的,我們都特感興趣。打開電視,最高收視的連續劇是互相對質的模擬家族爭產畫面,香港的怨氣,真的有那麼重嗎?



    3) 一首歌
    當各大樂壇頒獎典禮的獎項門類已差不多與百貨公司抽獎一樣永不落空時,一個手握著獎項的歌手,在台上就連自己的首本名曲的現場演唱也拿捏不穩,雖然未至於五音不全,但也莫不令人搖頭嘆息。

    最近一隊被坊間形容為「再造奶樂團」的女子新組合,受到城裡好多批評。先不論她們的歌藝如何,我想說的是,她們有一首歌的詞寫得很應景,節錄副歌部份如下:


    閒人鬧我 沒頭沒腦 隨意 落鹽落醋
    偏偏 這種鼓舞 推高 決心指數
    全市 沒人做到 由我 做其異數
    不管 鋼線恐怖 膽敢 獻身起舞
    由我 預言度數 由我 做其異數 ……



    置諸死地而後生,我喜歡這種擺明車馬,賣的是一種決絕。說真的,坦白承認自己是個再造人,是需要付出勇氣的。相比城中其餘女星明明是第七度胸部發育既不承認還要閃閃縮縮,這個女子組合就得體多了。



    末世裡,少說話多做事積極的做人,已經成為另類、已經成為一種罪。這讓我想起范曉萱書中的一句話:我小眾,並不代表我不存在。




    圖片:攝於中國。深圳布吉

    Tuesday, January 08, 2008

    253 遇見

    可按下圖片放大!




    聽歌按這裡



    我往前飛 飛過一片時間海
    我們也曾在愛情裡受傷害
    我看著路 夢的入口有點窄
    我遇見你 是最美麗的意外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


    《遇見》—— 孫燕姿
    詞:易家揚 曲:林一峰




    圖片:攝於香港。油麻地

    Sunday, January 06, 2008

    252 《在‧蔣雅文攝影集》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沒有嘗試認真去查證過在健力士紀錄大全裡面,有沒有一個條目是關於「世界上滙集最多老人相片」的攝影集,但我絕對能確定,這是一本在我家裡來說是「滙集最多老人相片」的攝影集。


    遍佈全港各區攝影集內的三十位長者,從最「年青」53歲的南丫島羅婆婆,和最年長90歲的銅鑼灣李婆婆,與及處於這攝影集年齡中位數的78歲石硤尾村擁有
    俊朗外形的鄧伯伯 ,這全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一群老人家,而且對於香港長者來說是一份好珍貴的記錄。手握著這套攝影集的時候,我還好無聊地將列於明信片背頁所有長者的年齡相加起來,你能猜得到總共有多少歲?你能相信嗎?那是2327歲。


    攝影集內除了一位中環碼頭的張婆婆列出7X歲之外,其他的老人家也有清楚列明年齡,這意味著,每一幅相片得要在攝影過程中和這些老人家有過溝通,才能把這些資料記下。各位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你能有這份耐性嗎?你能有這種毅力嗎?你能有這股熱誠嗎?


    這套明信片形式攝影集的主人蔣雅文Mandy背後曾經付出過的努力,已經不用我再說明,而我,也確實找不到一個理由,不去支持、不去推介這一套攝影集。




    相關閱讀:
  • 《246 街拍‧宿命‧攝影集》


    2010年3月15日更新:
    《在‧蔣雅文攝影集》現仍有少量於油麻地 Kubrick 書店發售,隨相集附送 Little Secret 手挽袋,售HK$118.


    2010年4月22日更新:
  • Fillens 蔣雅文專訪 。Vol.05。Mar 2010。Page 78-83.





    圖片:攝於香港。《在‧蔣雅文攝影集》
  • Tuesday, January 01, 2008

    251 始

    可按下圖片放大!





    Happy New Year to all of You~~!



    我覺得有個季節越來越短
    我覺得有些晚上越來越長
    我覺得有些快樂越來越模糊
    在三十九度下
    他熱得越來越不想多說話


    《暖》—— 方大同
    曲:方大同 詞:周耀輝





    圖片:攝於香港。蘭桂坊。2007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