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05, 2006

036 基本


可按下圖片放大!


記得在香港互聯網興起之初期,除了商業上使用的專線制式,一般家庭使用的都是56K制式電話線接上互聯網。那時除了上網時要佔用電話線之外(即上網時電話就會接不通),需要支付互聯網供應商的基本月費,還得再按使用時數繳交PNET 費用,一個月的消費連上網專用電話線、基本月費、PNET最少要五六百元,而這只是比較有「節制」的用戶成本,下載速度最快的亦只有一秒4-5KB。所以初期使用互聯網的人相對不多。

及後由「香港寬頻」推出「零月費」(只付PNET 費用)上網計劃之後,可以說是互聯網在香港普及的一個正式開始。及後因為56K制式速度實在太慢,隨之而來的是「電訊盈科」推出的1.5MB 寬頻,而我是最早期由56K轉用寬頻的一批用戶。為甚麼我要提起這一堆過氣的歷史?

或許,很多人說非法下載音樂嚴重影響CD唱片銷路,先不在此討論非法下載的對與錯。然而我想指出的,這只是一些為「爛」音樂CD所辯護的藉口,那是制作人因為CD銷路不好要向老闆「解畫」的說話。十多二十年前黑膠碟、卡式帶年代就已經有「租碟」這回事,非法翻錄音樂也不見得是近年才有,我不敢說非法下載音樂對CD唱片銷路沒有影響,但這個一定不是主因,所以,請不要將所有責任都賴在下載音樂的人士頭上來。

我近幾年對購買音樂CD的消費模式已隨著寬頻的興起而有所改變,這直接令我更容易接觸很多比較冷門或外國的音樂,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先試後買。

本地有質數(錄音與歌手)的CD只可以用青黃不接來形容,曇花一現的「卡啦OK」式唱功的新歌手已成主流,所以近年購買本地音樂CD的數量已愈來愈少,另外一個我減少購買的原因是我已經不想再花心思去收藏那些奇形怪狀的CD 封套。

倪匡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說過:「有很多作者在發行著作前花很多心思在書本的外表上、顏色上,那是可笑的,就算書本的顏色是『屎』色,他也不介意,人家要看的是文字而不是那包裝……」

我明白今天創意澎湃的新一代制作人或許花了很多的心思在CD 封套設計上,但我想提醒你們的是,我們要的是好的音樂,而不是一張包裝奇形怪狀的CD。

包裝只是Bonus, 而音樂是最基本。


圖片:攝於香港。張學友出道的第一張黑膠碟 “SMILE”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對啊,有了internet, 我聽音樂的種類更廣闊。

其實只要方便,我很樂意在itune store 買歌,因為聽音樂是很隨心即興的事,心癮一來便想立刻到手,等不來。 hahaa...

野孩子 said...

Leen:

說的也是。

我記得妳說過看一個人聽歌的"playlist",大概可以估計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

我比較奇怪,成千上萬的歌也從不使用"playlist",那我又會是一個怎樣性格的人?真的想知道。

Anonymous said...

音樂跟情緒、思想的關係很有趣。對我來說,聽音樂是一套情緒管理系統

理性的自己會挑選一個個預定的playlist 來調整,有時候特意會挑一些慘歌來悲傷痛哭一番;有時候會挑很積極的音樂來cheer up 自己。

um.. 一個從不使用"playlist"的人... 大概是個「驟眼看來很隨心隨意」的人,由得歌曲隨意跳播,讓情緒被音樂帶著走...

但事實上卻不是,因為music library 內的歌曲都是自己入進內的,所以其實一切都只是在自己的掌握之內。

Ha, 這個假設,可以嗎?

Anonymous said...

妳的假設不無道理,但實情我是分無可分,試問怎能在一個沙灘上為沙粒分類?

所以,我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決定甚麼時候讓音樂帶著我的情緒走。
至於會走到那裡,我也不知道,這大既可以反映在我的Blog 的寫作方向、風格,因為我寫作時都喜歡戴著耳機。

某程度上可以說我的 playlist 內只有" play? or not play? " 的選項,是否說得有點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