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4, 2011

469 我開始輕視信仰

可按下圖片放大!





「找美味的餐廳,登在雜誌上向大家推薦。請到這裡,請吃這個。但為什麼非要這麼做不可呢?大家各自吃自己愛吃的東西不是很好嗎?對嗎?為什麼非要連餐廳都要一一告訴人家不可呢?為什麼連菜單的選法都要人家教呢?...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噢。找到一些什麼,然後把它一一仔細的貶低下去。找到雪白的東西就把它弄成滿是污垢。人們把這個叫做資訊。...我對這個覺得徹底的厭煩。而自己就在做著。」

───村上春樹《舞舞舞》






自從近數年互聯網普及之後,發現我們缺少了一種冒險精神。簡單的就如,到那裡吃飯都要用手機到甚麼「開飯網」搜尋。我們似乎習慣了去觀看一些「三九唔識七」的人,對某些「三九唔識七」的食物館評價。踏進店內本來自己喜歡吃廣東雲吞的,卻被侍應生幾句說話半推半就改了吃上海鍋貼,而卻不明白通常一般侍應生極力推薦的菜色,就是廚房裡仍有相當數量賣不出去的食材,這信不信由你。相信陌生人而倒過來不相信自己的舌頭,這好像變成了一個極為普遍現象,亦間接解釋了香港的「排隊文化」的由來。


我對食物向來要求不高,大伙兒要到那裡用餐我是一般只有簡單要求,請勿找一間要動輒得排隊一個半個小時的食店,另外就是那種連晚飯也需要限時的「所謂高級食府」。我會覺得,連客人甚麼時候要走都得管著,主理的人就是欠缺誠意,那食物的品質永遠好不到那裡去。


我們要知道,食物的味道永遠是跟著廚師走,即使同一樣份量配方的食材與調味料,不同廚師,就會煮出不同味道,所以集團式經營的食店,我不相信不同分店能吃到一樣美味的東西。儘管你在甚麼米芝蓮排行榜得到高度讚揚,我也會覺得,許多時是吹噓多於一切。一個鬼佬吃廣東燒味,一個唐人吃巴布亞新幾內亞菜,然後評級,能有多少參考價值?


在我心目中,一般食評家的地位其實和風水師差不多的低。




辛卯年
恭賀新禧




圖片:攝於香港。JCCAC

Tuesday, February 01, 2011

468 年廿八

可按下圖片放大!




整理舊物
起出一堆卡式帶
那是
曾幾何時
被某人連同記憶一併退回來的




時光幾次錯漏 人海幾次傳奇
聚了又分 愛情似夢迷離
《似夢迷離》——林子祥




  • 《似夢迷離》




    圖片:攝於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