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08

277 悟中悟

可按下圖片放大!




攝影,首要講求觸覺,就是一個人擁有特強的觀察力之餘,又不會從一般人的角度思考事物。即便是一幫人在同一地點內用相同器材拍攝,觀察力強的那幾個,總會拍出與別不同的照片來,這就是所謂的獨具慧眼。具體一點來說,有點像昆蟲的觸角一樣,擁有攝影觸覺的人,會不斷搖擺觸角來探測四周發生事物,然後將收集回來的資料分析整理,再而決定行動。有潛質的人,只要日復日年復年不停練習,探測能力就會越來越強。


網友
火鶴 用我們平常走路的思維方式來對比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一套叫「獨孤九劍」劍法的一個「悟」字,寫得精彩而分析得簡明又正確,隨後,他又用這個「悟」字引伸到攝影技術來。從另一層面看,火鶴的思維,已能將事物融會貫通——說得玄一點,就是「悟」到了這個「悟」字的箇中真諦,亦間接證明了他的探測能力也是非常之強。


就讓所有攝影愛好者一起伸長觸角,在攝影的漫長路上不斷探索。開放你的思路,攝影機就會隨你而行!


謝謝火鶴兄不只一次的褒獎,有點受寵若驚。最後,就用上面的一張照片作為回敬。




圖片:攝於香港。香港濕地公園

Sunday, March 30, 2008

276 What A Wonderful World

可按下圖片放大!




聽歌按這裡



I see trees of green…… red roses too
I see they bloom…… for me and for you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I see skies of blue…… clouds of white
Bright blessed days…… dark sacred nights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The colors of a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I hear babies cry…… I watch them grow
They’ll learn much more…… than I’ll never know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The colors of a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Are there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I hear babies cry…… I watch them grow
They’ll learn much more…… than I’ll never know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Yes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What A Wonderful World - By Louis Armstrong.(1967)





圖片:攝於香港。紅磡

Wednesday, March 26, 2008

275 Imagine

可按下圖片放大!





Imagine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Imagine no possessions
I wonder if you can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A brotherhood of man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Imagine - By John Lennon.




圖片:攝於香港。灣仔

Sunday, March 23, 2008

274 True Start From Here

可按下圖片放大!





唱歌、攝影、繪畫以至於各類型的藝術,我唯一相信其中的參與者能被大眾接納的元素,就是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但請別誤會風格獨特並不等同於標奇立異。


有一類人,就是有一種天生魅力與天份,令人第一次接觸,就感到驚為天人,有著說不出的感覺。王若琳 Joanna Wang —— 她的聲音在我看來就是擁有這種魅力。你不需要急著知道她的年齡國籍、出身背景以及平常喜好,因為你不是在追星,你只需要一些好的音樂和一副有靈魂而又能感動你的嗓音。


好歌手推出唱片,甚至可以滿有信心完全在唱片封套上將自己的樣子隱藏起來,歌手們清楚明白,他們真正能吸引歌迷的,就是自己的嗓音。身為一個歌迷,也只要聚精會神的聆聽,就已經非常足夠。


我不打算在此詳細介紹王若琳的履歷,我希望的是,能讓我們一起回歸到最單純和最基本的心態,去享受音樂。好了,請你先放鬆身體,然後打開你的電腦揚聲器,再把燈光調暗,
按下這裡。


如果聽後滿意的話,
再按這裡 有更多試聽。




圖片:攝於香港。王若琳 - Joanna Wang - Start From Here CD album.

Saturday, March 22, 2008

273 開不了口‧絮語

可按下圖片放大!



1. 太空o急
記得小學六年級,有一次放學後乘坐計程車到姨姨家中玩耍,大概抵步半小時以後,突然發現自己心愛的橙色「紅A太空o急」(當年是很「潮」的一種硬塑料製書包)在姨姨家中遍尋不獲,赫然想起來,應該是遺留在計程車內。當時的心情是有點悲喜交集,喜的就是欠下老師的幾篇習作,大概明天也大條道理不用繳交了吧!悲的是,我的包包裡藏了一本我心愛的「兒童樂園」,因為這本小雜誌內,刋登了我一生人第一次的投稿,內容是甚麼現在已記不起來。


看著姨姨滿頭大汗的致電全香港各大電召計程車服務台,看能不能找到善心人士,盼可以物歸原主。折騰了一整個晚上,終於能和接載我們的司機聯絡得上,並約好善心司機翌日早上把太空喼送回我校。自這一驚心動魄夜以後,在往後的日子裡,每一次離開任何交通工具,也習慣回過頭看看座位上有沒有遺留東西。如果從來沒有遇過這種經驗,你不會嘗到失而復得的滋味,也不會明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 手機遺言
上面圖片中的,是一個大概是1994年劃時代的經典 Motorola MicroTac「高智能」GSM插咭手機,為甚麼要稱它高智能?是因為我發現了這個手機有一個特異功能,有一次當我如常開啟這手機以後,屏幕上出現了一串英文句子在閃動,句子摘錄如下 "Phone Failure! Please Contact Service Provider!" 之後手機就不能正常操作。看著這句毫無先兆突如其來的高智能警告,就意會到這手機可能已經能夠預知自己的死期,將不遠矣。偉大的手機設計師這個非常用心的設計,令我將 Motorola 手機,永遠列入購買手機的黑名單當中。



3. 開不了口
廢話連篇後,其實是想高調的彰顯自己今天做了一件善事。從遺失太空喼事件以後,自問從沒再遺失過任何隨身物品。晚上回家途中,卻在乘客疏落的小巴座位上,發現了一台粉紅色的Nokia N73 手機,這個手機還用了一個半透明的保護套套上,彷彿像美女化了裝然後戴上一個鬼面具。手執著這台戴上鬼面具的手機,看著那可愛的 Kero Kero Keroppi 壁紙屏幕,顯示了一個未接來電,嘗試撥出這個號碼,對方果然是物主的朋友,於是和他相約好在旺角交還手機。


前來領回手機的是個約莫二十歲出頭帶著如夢眼光的男性青年,其實當時有一些說話我是很想和他說可是最後也開不了口,就是:下一次如有雷同場合,請勿再乘公共交通工具前赴接回手機,應該改乘計程車飛身盡快趕到交接現場。一個沒耐性的陌生人,絕對有可能在十五分鐘內改變主意,那麼你的鬼手機將會花落誰家就只有天曉得。要人家在旺角蹓躂半個小時等你乘地鐵前來,你的膽子還真大。這個行動就可以反映了時下年青人的危急應變對策,實在是絕頂笨透。



才離開沒多久就開始擔心
今天的你過的好不好
整個畫面是你 想你想到睡不著

嘴嘟嘟那可愛的模樣
還有在你身上香香的味道
我的快樂 是你想一想的微笑

就是開不了口讓你知道
我一定會呵護著你也逗你笑
你對我有多重要 我後悔沒讓你知道
《開不了口》 —— 周杰倫




圖片:攝於香港。Motorola MicroTac 7200 手機(俗稱細龜)

Sunday, March 16, 2008

272 婚禮攝影二三事

可按下圖片放大!





最近兩星期內為不同朋友拍了兩輯的婚禮snap shot,加起來合共千多張照片,忙著整理這些照片,間接令這裡也荒廢了一陣子。


我一向只喜歡拍Jpeg檔案,這兩次是特別試用Raw檔案形式拍攝,對於婚禮這些變化場地而又機不可失的場合,拍攝Raw檔確實比較容易掌握,特別在於整輯照片色溫控制方面,後整理的時候也比較得心應手。


從有限的過往經驗知道,「一般」不懂攝影的婚禮當事人,要求的照片可能完全跟拍攝者的取向有異。例如特寫人像拍攝中,許多時候相中人的部份頭部會故意被裁掉來構圖,這是種很普遍的人像攝影構圖模式,但我可以大膽告訴你,一般老人家是不會接受的。另外,一些沒有清楚人物面部或帶有殘影的王家衛式迷幻照片,也可免則免 —— moody 的王家衛,並不適合於中國人的傳統婚禮中出現。至於黑白照片,也應盡量避免,就像上面那一張,雖然是我自己很喜歡,可是最後也決定篩選掉的,各位可要記住。


之前說過我每一次為朋友拍婚禮照片以後,通常會挑選一些照片放成 12" x 8" 的大照片送回給朋友,而絕大部分也是小朋友的照片,這兩次參與婚禮的小朋友特別多,站在拍攝者的角度來說,當自己重溫著這些照片的時候,當然覺得每一張照片都很重要,否則我不會按動快門鈕拍攝,所以,要從這些照片裡頭作最後篩選,對我來說,才是件最費神的事。




圖片:攝於香港。半島酒店

Monday, March 10, 2008

271 徠卡以及50mm鏡頭

可按下圖片放大!




第2052期(2008-03-08)《明報周刋》,別冊裡面有一個紀念法國攝影大師 HCB 布列松(1908-2004)出生一百週年的簡短專題報導,熟悉或有興趣研究攝影歷史的朋友,相信對布列松這個名字絕不陌生,他就是那位長年使用 德國徠卡照相機及50mm鏡頭 的經典攝影大師,詳細資料在此不贅。


專題報導的開首,是一篇由臺灣攝影師阮義忠撰寫的文章
,我欣賞他的這篇文章,明顯地他已經擺脫了攝影器材的束縛(他就是《二十位人性見證者‧當代攝影大師》的作者,此書內也輯錄了一篇比較詳盡關於大師布列松的文章。)。第二篇是香港商業攝影師高志強的專訪,他提出真正的「唯一一次」及何謂真正的「超現實」,數碼年代的衝擊,實在值得我們更深入的思考。至於最後一篇,也是來自香港的業餘攝影愛好者陳德廉的專訪,看過他拍的人像照片,就能知道他對光線有敏銳的觸覺,難怪西班牙導演 艾慕杜華 的御用燈光師也稱讚他「用光」用得比自己好。


捕捉「決定性的瞬間」是布列松的攝影哲學;徠卡照相機及鏡頭就是「優質成像照片」的代名詞,相信許多攝影愛好者也會認同如此說法。前者需要不斷的努力學習怎樣利用自己的眼睛變成相機鏡頭,用自己的腦袋做底片,構成一幅最少自己認為是完美的照片。後者來得比較簡單,只要有錢——就能擁有,相比起前者來說,並沒有甚麼難度可言。


早已說過,我真正投入數碼攝影至今只不過是四年多的光景,直到現在也有使用底片攝影機的習慣。曾經有人問我,新式的數碼攝影和舊式的底片攝影,那種比較好?答案是兩者皆好。我一直認為,兩者的功能都是將時間的瞬間定格,本質上是相同的,其餘的差異,也只是操作形式上有別而己。而令人失望的是,我時常在售賣攝影器材的店子裡、各大的網絡攝影討論區裡,看到一些攝影愛好者,就新舊制式的攝影機爭吵不休,他們彷彿在爭論「蘋果好?還是橙好?」那會有結論嗎?不能否認,相比於一些累積幾十年經驗的攝影老前輩,我還是一個「攝影嬰孩」。但幾十年的經驗,就能代表絕對正確嗎?我不這樣認為,我只知道科技一日千里,不接受或適應新技術的人,必終被淘汰。


我,身為攝影愛好者的一份子,見證著攝影器材及形式的改朝換代,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認清,各種攝影機歸根究底也只是一種記錄工具的話,儘管你手執價值連城的德國徠卡照相機及50mm鏡頭,又或是名貴的頂級數碼單反相機和優質大光圈鏡頭,也永遠成不了第二個布列松。


攝影,是運用腦袋的。



相關閱讀:
  • Books & Exhibition :
    Tete a Tete: Portraits by Henri Cartier-Bresson, By H,C.Bresson - Thames & Hudson 2000.


  • Henri Cartier-Bresson - Photofile, by Michael Brenson - Thames & Hudson 2006





  • 圖片:攝於香港。第2052期(2008-03-08)《明報周刋》別冊

    Tuesday, March 04, 2008

    270 激光矯視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一直這麼認為,中國人辦的大型喪禮,精準一點來說,就是做給仍然在生的人看,可能這是我的偏執,但是,辦過大型喪禮的朋友,大概也會認同。如果可以像張愛玲一樣,死後由幾名至親,用簡單的儀式將骨灰灑於大海中,那不是很好嗎?先人在生時不對他們好一點,待他們兩腿一伸後,儘管你怎樣為他們風光大葬,又或是頒個甚麼最高榮譽金地球勳章給他們,還有用嗎?但另一方面,我也從來不會反對人們在喪禮中,利用紙紮祭品拜祭先人,畢竟這些祭品,對於仍然在生的人,無可否認是可以帶來某程度上的心理安慰。


    前幾天路過一間中式紙品紮作店(售賣拜祭先人用的紙製祭品店),駐足凝望,店內放著林林總總的紙紮品:每一張面額五千萬元的冥通銀行紙幣當然是首選的送禮佳品。或許,因為陰間的物流業發展未如理想的關係,所以各類型的「實體物品」仍然是相當受歡迎的。因為實體物品,至少可以省卻先人在陰間舟車勞頓到處搜購而增添麻煩從而佔盡先機。其中計有花園洋房、豪華房車含自訂車牌、名貴手錶、音響系統、世界各國護照、各類家庭電器其中包括一台好出人意表的一匹窗口式空調機,各式私人用品,例如桌上型電腦、還有手提電話以及NDS與PSP(所有物品絕非虛構)。做夢也想不到兩大遊戲機生產商巨頭的搶客戰,竟會伸延至陰曹地府,今天作為銷售商的,果真要做到無遠弗屆。


    正當我滿腹狐疑為甚麼找不到女性專用的衛生棉條與男性專用的「偉哥」的時候,店東給了我一個極其嚴厲的眼神,我的這一趟Discovery 考察活動也只好就此打住。在我離開店子之際,赫然發現門外拐彎處放著一輛「紙紮輪椅」。這可有趣了,至少我認為那是一件「詛咒品」而並非一件祭品。這話怎麼說?死亡,某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脫離病痛的解脫,怎麼會有人希望先人離開了陽間,到了陰間還要以輪椅代步?這不是詛咒,又是甚麼?


    如果這種「紙紮輪椅」的銷售業績理想,我不排除在强調創意的「聰明」商人在以後的日子裡,會作更大膽的嘗試:例如引進各類大型的紙紮醫療器材,好像「紙紮磁力共振掃描儀」,又或者「紙紮IntraLase FS Laser激光切割器」用以矯正先人視力。



    2008年3月17日新增相關閱讀及後記:
    (後記:我不能否認這篇文章可能寫得比較片面,基本上我是尊敬所有紙紥師傅的,畢竟紥作這個行業,仍然是中國的一門民間工藝。)

  • RTHK 香港故事(第六輯)—— 第五集《千竹萬篾》




  • 圖片:攝於香港

    Saturday, March 01, 2008

    269 幾米‧命運的嘲笑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想起了早陣子香港樂壇,一位準備暫別產子的謝姓女歌手在接受電視媒體訪問時,眼見她面對鏡頭淚汪汪的說捨不得樂壇,好像受了好多委屈似的,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樂壇自有樂壇的遊戲規則要遵守,魚與熊掌,只能二擇其一。連一句「上水肥師奶」的嘲笑也承受不了,假若遇上命運的嘲笑,怎麼能咬緊牙關跑向成功的路?世上沒有一個成功者沒受過苦頭,失敗者永遠沒有借口,唯一要做的,就是站起來,再來一次。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通常只有志大才疏。



    「人生是沒辦法計劃的,有太多的意外了。」—— 幾米



    多年前記得有一次在深圳某間咖啡廳,隨手拿起一本流行雜誌,裡面有一篇幾米的人物專訪,最初還是對幾米這個作者沒多大印象,只約略知道大概是個來自臺灣的漫畫家(正確來說應是插畫家)。讀畢那篇專訪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可是,那篇專訪的內容到現在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只記得一些重要的資料,現在順道在此一起與大家重溫。我這個人好奇心比較強,所以對一些人物專訪特別感興趣,各位可能對幾米的繪本內容耳熟能詳,可是在他出版《在森林裡的祕密》之前的一段艱難日子,或許沒有太多人留意。


    幾米,原名廖福彬,生於台灣宜蘭,筆名幾米來自他的英文名字Jimmy,以前在臺灣從事平面廣告,最初只兼職在報章雜誌為文章畫插圖,並沒有發表過純是自己的獨立創作,一九九四年春天他闊別了十二年的廣告生涯,成為SOHO插畫家。


    正如幾米自己說:「人生是沒辦法計劃的,有太多的意外了。」一九九五年春節過後,有一天發現右大腿劇烈疼痛,三天後大腿完全失去知覺。或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初步診斷為坐骨神經出了問題,反覆折騰了三個月後住進了榮民總醫院血液科病房,確診患上血癌,接著在醫院內渡過了漫長的痛苦歲月。


    離開病房後,至一九九七年初夏,應玉山社社長魏淑貞邀稿,將十多年來的插畫結集成書出版。一九九八年農曆年後整理畫作過程中萌生全新創作念頭。《在森林裡的祕密》就是幾米在四十歲才開始創作,以及在這樣曲折離奇的境況下出版的第一本黑白繪本。同時期出版的第二本彩色繪本 ——
    《微笑的魚》誕生,是一個關於釋放的故事,在眾多幾米的作品之中是我的最愛。這個故事背後的理念,儘管是為成人而創作的,我也相信小朋友也最少能明白表面意思的一個繪本。


    《幾米故事的開始》,值得幾米迷以及各類形從事創作事業的人擁有,這本書不單記錄了幾米十年來所有繪本背後的創作理念,同時也可作為一本勵志書閱讀。




    圖片:攝於香港。《幾米故事的開始》—— 幾米‧大塊文化 ‧2008年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