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091 乘風

可按下圖片放大!



聽歌請按這裡



讓所有的愛通通隨風而去
轉眼之間無痕跡
讓淡淡清香留在心底
不再有相思的悲淒


讓青春年少瘋狂時的秘密
化成彩虹般綺麗
讓時間的河將我流走
像白雲一樣不回頭


當......
淚眼讓我看的朦朧
那只是一種情懷
不願意再次掉入深藏在心中
深沈的無奈


哦啊......
所有的愛通通隨風而去
轉眼之間無痕跡
讓牽絆著我清晰的你
和我離別在睡夢裡
讓塵封往事成為一種相逢
消失在風中


《隨風而去》——伍佰 & China Blue (1998)


圖片:攝於香港。《乘風》

Monday, January 29, 2007

090 英雄莫問出處

可按下圖片放大!




前幾個星期,替舊同事妹妹舉行的婚禮負責攝影工作。從下午証婚開始一直緊隨到晚上的小型宴會,在這短短幾個小時的相處,這對年輕的新婚夫婦給我的感覺是非常登對,那並不是指外表上的,而是於處事上的匹配。(因為過程上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他倆的處理手法也相當成熟,但細節不便在此說出。)最後,我的攝影工作也總算能順利完成。


以前和很多白頭到老的公公婆婆聊過天,好奇地問起他們是怎樣維護一段多年之間的感情關係,很多時答案會是我意料之外:唉~~男女之間的事,你哄哄我,我騙騙你,就是這樣啦~~有些事情,得過且過就算的啦~~越認真的對待;越入心的傷害呀~~


在學校裡,老師教我們要習慣用理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卻沒有明確的告訴我們,有些事情原來是沒有答案的,另外有一些事情也沒有絕對答案,更有些事情又會基於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答案。有時候,我們得承認,感情的問題,大概適合用感性的方式去處理。要明白愛並不能改變對方,只能用愛去包容對方。一段越成熟穩定的男女關係;就越是充斥著謊話的關係。


伴侶的過去,就如到酒樓用膳時點菜,既是已經端到桌上來,就應用眼不見為潔淨的態度去看待。不要嘗試尋根問底,所謂英雄莫問出處。


圖片:攝於香港。《新婚》

Friday, January 26, 2007

089 Why We Blog?

可按下圖片放大!



本來打算寫一篇關於這書比較詳盡的介紹,把書一翻再翻,卻又想不出要寫的重點來,唯有簡略如下:


全書大概分成四個主要部份,即〈甚麼是blog〉、〈1個寫blog的理由〉、〈100個blog idea〉、〈學習篇〉及 一篇〈附錄〉共 241 頁,售港幣六十八元。封底有特別註明:「此書編著者所得之版稅收益,扣除成本開支後,將全數損贈『苗圃行動』以幫助中國山區學童教育。」 但書內並沒列明發行數量,在缺乏最基本數據之下,將來會有多少的收益損贈「苗圃行動」,我們就無從得知。(一般香港的出版社也沒列出發行數量這個習慣,這點我們應當向國內的出版社學習。)另外,我亦很有興趣知道,內裡眾多被輯錄文章的 blogger,有沒有版稅收益分享。


大體上來說,這不能算是一本介紹寫blog的工具書,而應該說是一本 MySinaBlog 的參與者簡介,說明了選用 MySinaBlog 為 BSP (Blog service provider)的 blogger 心聲。當然,書內精心輯錄的文章,不乏 MySinaBlog 內各方面精英份子的作品,因為九成九以上的文章是來自 MySinaBlog 的 blogger,我估計文章可能輯錄自 MySinaBlog 的頭一百名最人氣網誌。


翻開關於〈甚麼是blog〉(P10 - P36.)與〈學習篇〉(P210 - P225.)的篇章 ,只佔全書的極少比例。至於〈學習篇〉小工具的內容,我找不到有關流行的獨立 RSS Reader 介紹(估計是基於商業考量),這是我個人認為算是編者的一點遺漏。


最後,關於
RSS 的應用,我大膽引用了另一篇有關 RSS reader 的文章和各位分享: 七個不錯的 RSS Reader


另外,還有一些 web base RSS reader 供大家參考:

  • Google Reader

  • NewsGator - The RSS Platform

  • FeedShow RSS feed reader

  • Bloglines

  • (如有錯處,歡迎留言指出。)



    相關文章:
    094 解答《Why We Blog?》


    圖片:攝於香港。《Why we blog》點只日記o甘簡單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088 黑白照片

    可按下圖片放大!



    相信很多近年才參與數碼攝影的朋友,也對黑白照片很有興趣。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黑白照片愛好者 ,這種偏好大概是始於少年時期的菲林攝影年代。


    自己的舊型號數碼攝影機還未有黑白模式的功能,所以早就被迫花點時間學習利用圖像軟件於電腦自製黑白照片。


    一般要將彩色照片轉換成黑白照片最直接而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圖像軟件找出飽和度(Saturation)的設定並降低飽和度。另一個是直接將彩色照片轉換成灰階模式(Greyscale)。但透過這兩種方法轉換出來的黑白照片,大多會欠缺層次感及反差(對比度)。


    再深入一點的,可以用 Photoshop 入面的(Channel Mixer)功能,以紅綠藍三個顏色通道獨立調整,細節在此不贅。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上面附圖的一本英文參考書(書內範例用 Photoshop 為處理軟件) :
    [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digital black & white photography.] By John Clement - AVA Publishing SA.

    Page One 書店售HK$230.


    附上利用 Channel Mixer 功能轉換後,效果比較跨張的範例圖片及原照片:

    可按下圖片放大!

    可按下圖片放大!



    圖片:攝於香港。城門水塘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087 問

    可按下圖片放大!




    看著窗外,靜靜的,他問,活著是為了甚麼?


    花時間辛苦於工作上,然後用自己賣掉時間所換來的金錢,再去買回時間,矛盾,日復一日。他在問,這可就是人生?


    他深信醫療科技進步,可以令他多活一些日子,但一想到,用兩萬多元一個月來換取生命的延續,他又問,生命,到底誰來訂價?


    如果人生可以再走一回,該選擇怎樣走?他最後問。


    圖片:攝於澳門

    Sunday, January 21, 2007

    086 搾乾你的淚

    可按下圖片放大!




    儘管你有幾十公升的眼淚,終有一天會流乾、流完。


    從一套木村拓哉及山口智子主演的
    [ Long Vacation ] (港譯《悠長假期》) 開始,我就愛上了日本的電視劇,喜歡日劇的原因,就是因為日劇的題材廣泛,老中青各式各樣的演員都齊備(最少相比香港多元化),合適的選角,精準的分場,繞樑三日的主題音樂,都是日劇迷倒我的元素。


    《悠長假期》內我最喜歡的鋼琴獨奏








    反觀近年韓劇的興起,其實不單是在港澳台,甚至直衝日本,記得我在北海道一間大型的影音店內,眼前出現了一個有六尺高乘兩尺闊的推廣韓劇專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先不談日本與韓國在歷史上文化上的瓜葛,一直以來,日劇出色的製作是無庸置疑的,為甚麼一類單調無味的韓劇,竟然可以打進日本市場,這到底是意味著日劇開始衰落還是韓劇已經突飛猛進?


    在我心目中,韓劇是可以只收看一三五七集或二四六八集,大致上也不太影響劇情的推展,這是素來我對韓劇的印象。對於沒有多大耐性的我來說,這種節奏緩慢的劇集,實在令我提不起興趣。


    觀看韓劇,我們得事先準備好充足的淚水。記憶中比較流行的韓劇,大都在人性的傷口上灑鹽,劇情多旨在搾取觀眾的眼淚。早前一套大為流行的《大長今》,我只看過數集,感覺上那只是一套換上韓版古裝的《阿信的故事》。


    老實說,一套十多二十集的長劇,要讓觀眾流下眼淚,並非難事。但算到要能準確無誤的搾取觀眾眼淚的表表者,我覺得應該算是韓國的 MV 。突然想起了一個,就想和大家分享,小姐們觀看前請自備紙巾~~




    Because I'm a Girl - By Kiss(MV)







    圖片:攝於日本。北海道

    Saturday, January 20, 2007

    085 走馬看不到真花

    可按下圖片放大!




    好久已沒有在此談及有關攝影器材的大小事宜,那是因為近兩年來自己的攝影器材亦無甚變動,主機仍舊是用那台別人不屑一顧的 Canon 300D D-SLR 。使用了接近三年半的時間裡,新的科技已翻了好幾翻,相片質素無可否認地相對於新型號同是入門級的 Canon 400D D-SLR ,已有好明顯的差距,特別於高 ISO 使用時的噪點控制,同時新型號亦有許多功能上的改善。但基於消閒用的攝影器材來說,300D 仍可說是「足夠」。


    我不是富有人家,在追求攝影器材與花費於旅遊的資金方面,只能二擇其一。因為我一直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我早已將提升攝影器材的金錢轉化成為争取出外旅遊的原動力。


    近兩年來去過兩次的日本攝影旅遊,一次是北海道八天自由行旅程,另一次是上年往日本伊豆半島的十三天自由行旅程,花費的金錢,絕不會比十四天的豪華歐遊團來得少。但對比我到過的日本景點,可謂少得可憐。對很多攝影愛好者來說,將這兩次旅遊的花費,如果用在購買攝影器材上,相信可以得到好大程度的改善。對於不愛攝影的朋友們,也可能會選擇歐遊比較化算。


    我不喜歡走馬看花式的旅遊,之所以喜歡自由行式的旅遊,可能是培養自以前經常一個人出差於東南亞的時候,看到那些旅行團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風土人情,留下的印象與別不同。


    想起了孟加拉的惡劣環境、想起了尞國的古舊、想起了斯里蘭卡的海灣,馬上又想再出發……


    圖片:攝於日本伊豆。修善寺的家庭式中華料理店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084 爬得高望得遠?

    可按下圖片放大!


    讀書有o羊用?讀得書多,自然爬得越高,之但係爬得越高係唔係代表望得越遠越客觀,o甘就真係因人而異。



  • 香港電台新一輯的「香港故事」。主題《港男vs港女》,推薦給各位。 (已更新至 YouTube 連結)

    我其實並不知道港台是否存著某種技術困難,使用 asx 檔案的串流節目經常有一段長達幾分鐘的定鏡分隔片段。為免浪費各位的寶貴光陰,儲存asx 檔案收看的,大家可以移動時間軸到指定時間收看。真正的第一節始於 02:27 - 12:55,而第二節於 16:52 - 28:13。


    內容概要:
    這一集「港男vs港女」,編劇出身兼電影《得閒飲茶》導演林子聰先生,與新一代出身香港中文大學的愛情小說作家唐希文小姐的妙論,值得細心回味。


    憑一篇 「男人請『足爭』氣!」 在都市日報專欄出位的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的梁穎妍女士,現在乃是設計公司老闆也在節目中現身說法。



  • 伸延八卦閱讀:
    梁女士之一篇「男人請『足爭』氣!」及後得到梁文道先生

    「看男人先看他的雙腳」一文公開的回應。


    圖片:攝於香港

    Wednesday, January 17, 2007

    083 城堡‧石頭‧K


    可按下圖片放大!


    K 永遠走不到城堡裡面去,只能懷著強烈的渴望心情在周邊長久地跋涉,設定一些虛幻的目標努力。莫非那半空中的樓閣正是一種渴望的象徵?……

    城堡就像騙局的總設計師,無動於衷地看著 K 受苦。然而,自願受騙是 K 的本性,徹底的清醒意味著他所不願的死。……

    《靈魂的城堡》——殘雪




    歌曲:I AM A ROCK – By Simon & Garfunkel 請按這裡


    A winter's day
    In a deep and dark
    December;
    I am alone,
    Gazing from my window to the streets below
    On a freshly fallen silent shroud of snow.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I've built walls,
    A fortress deep and mighty,
    That none may penetrate.
    I have no need of friendship; friendship causes pain.
    It's laughter and it's loving I disdain.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Don't talk of love,
    But I've heard the words before;
    It's sleeping in my memory.
    I won't disturb the slumber of feelings that have died.
    If I never loved them I never would have cried.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I have my books
    And my poetry to protect me;
    I am shielded in my armor,
    Hiding in my room, safe within my womb.
    I touch no one and no one touches me.
    I am a rock,
    I am an island.

    And a rock feels no pain;
    And an island never cries.


    圖片:攝於香港。《靈魂的城堡》——殘雪

    Monday, January 15, 2007

    082 自我吞食

    可按下圖片放大!



    用流行音樂批判流行的社會意識形態
    就如同用自己的右手抽打自己的左臉
    抽打的力度受著人體結構的自我限制彷彿在隔靴搔癢

    忘我的去批判
    流行嘲弄流行

    窮盡奶力抽打
    自我吞食自我

    這似乎是
    永遠逃不過的宿命

    沒始沒終



    歌曲:《吞食我》—— 噔哚 請按這裡


    CHORUS ×2
    終於嚟到終結 總係心聲毀滅 想講嘅 唔想講嘅
    無奈就係一句歡迎嚟到吞食我嘅城市 我嘅生活 我嘅詩詞


    今天獨自喝醉 只因無言以對
    仿佛看到世人融入現世唯我獨醉
    空虛嘅淚水唔知如何表達 苦笑定係扮演垂淚
    心感城市樂章 被毀滅嘅恐懼
    眼見製造噪音嘅混混繼續埋堆
    我嘅聽覺疲累 歷盡風霜嘅城市更加疲累
    夢中童話被現實同化 銅臭被我吹走還有污垢
    塞住同道人嘅通道 任由井底嘅富人擔當東道
    同樣無人聽到我嘅申訴 只能無時同我離唔開嘅影子傾訴


    CHORUS ×2


    身光頸靚嘅富牛跟住隨波逐流
    成為文化嘅恥辱 重敢跟住節奏放肆搖頭
    你要表達如何如何承受社會擠迫 家庭壓力
    但係你嘅身世如何放低你嘅高貴
    扮一隻膾炙人口 嘅門口狗 喺度亂吠
    因為俗世嘅問題 冇財冇勢嘅顯得理虧
    有人呼喊:我重有理想!我重有方向!
    我舉腳支持但你呢餐請先埋單結賬
    試想市面跟風嘅思想繼續惡性循環擴張
    往後冇眼屎乾淨盲嘅日子流流長
    如果唔將流行逼到絕路
    我嘅城市 只係一幅永遠無稽嘅假像


    當一群少年繼續沉迷虛榮嘅美麗
    當一班冇建設嘅廢X繼續做指揮
    當代表城市嘅聲音質素越來越低
    當我真正嘅生活態度畀流行摧毀
    真正嘅虛假終於出世 我亦跟隨詩句永藏地底




  • 歌曲來自中國廣州的地下樂隊——《噔哚》


    【噔哚】源自粵語俚語「霉噔哚」,意為倒楣透頂,讀音dum due。




    圖片:攝於香港。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Friday, January 12, 2007

    081 感受

    可按下圖片放大!




    怎樣可以為感受時間的長短,定一個標準?
    不同人不同心情不同處境,就有不同的感受。


    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1797 - 1828] 說過:

    愛和痛苦總是糾纏在一起的。
    當我唱快樂的情歌,
    有時會覺得錐心的痛;
    而當我唱悲傷的歌曲時,
    有時反會感到快樂。



    不妨細聽以下的音樂,看看你有甚麼感受?


    音樂:La Campanella — Paganini 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鐘》 請按這裡


    圖片:攝於香港。香港國際機場

    Thursday, January 11, 2007

    080 十八

    可按下圖片放大!


    從十九樓的窗往外看,我看不到維港夜色,只看見一堆像螢火蟲的光點在不遠處舞動。


    大廳的角落有一張長椅,就放在大門側,我坐下來,感到了一點震動傳來,這大概是來自腳下面的第十八個樓層,我彷彿聽見一些尖叫的聲音在耳邊迴旋。身軀矮小的我打開前往街外的那扇大門,看到長廊的盡頭上有個出口的警示燈,昏暗的燈光只能看見前面一公尺的路,我伸出手摸著牆壁上冰冷的金屬扶手,沿著陰陰沈沈的長廊一直往前走,終於到達了長廊的盡頭。


    我推開這一扇門,穿過人工造成的山洞,沿著迂迴曲折依山而建的樓梯而下,我抬頭觀看牆壁上有一個接著一個的場景,面前的場景是幾個小鬼割下舌頭的血淋淋畫像,無不令我毛骨悚然。我閉上眼晴不斷在騙自己甚麼都沒看見,並繼續沿著樓梯那冰冷的金屬扶手走到再下一個樓層。我把眼睛睜大,牆壁上的場景終於再沒出現。我拉開另一扇門,走進這一樓層的長廊,週圍有十戶人家分排左右,全都緊緊的關著門。


    我走過左面的第三戶,從屋裡面傳出了一些聲音,我把耳朶貼在門上細聽,那扇門忽然向裡面打開,我整個人失平衡跌入屋內。看見那漆黑的大廳有一些斷斷續續的閃光,發自靠在窗台的一邊那座巨型電視,電視兩旁分別站著一對比我身軀還要高的……揚聲器,我注視那電視上的畫面,正在播放一套恐怖片,忽然間從電視對面一直背著我的沙發頂部,有一個人頭伸出來並扭轉脖子面向我,然後……夢就完了。


    小時候參觀過的虎豹別墅,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建於花園內的「十八層地獄」壁畫。基於中國人的保守觀念,經我苦苦哀求下,家人仍不批准我把地獄壁畫用攝影機拍下,一切的影像,都被迫滯留於腦海,並伴隨著參觀後回家每個晚上的惡夢,及那青蔥的歲月慢慢流逝。


    虎豹別墅(Haw Par Villa)建於一九三五年,由著名東南亞的慈善家亦即萬金油、星島集團創辦人胡文虎先生斥資興建,位於港島大坑道,是目前本港少數僅存的三十年代,具中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之一,多年來一直公開給遊人參觀,亦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集體回憶」之一。


    胡文虎先生在1954年病逝後,後人把部份地段出售,建成現在的幾個私人住宅樓群,自此「虎豹別墅」正式關閉,停止對外開放。


    一個地獄,重建之後,可不可以變成天堂?


    進一步參考資料:


  • 虎豹別墅簡要


  • 政府保存虎豹別墅新聞公報

  • 圖片:攝於香港。旺角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079 沒有血的大屠殺

    可按下圖片放大!



    看著刀鋒正向自己襲來,他默默的站著,並沒反抗,就這樣,他就死了。


    上星期我在家裡發生了一件小意外,自己不小心將右手大拇指割了一條接近一厘米長的傷口。看著鮮紅的血不斷從傷口湧出來,那讓我手足無措且鮮血淋漓的畫面,現在回想起來,額頭不禁在冒汗。那時侯,心裡面只意識到,如果再過十分鐘還止不了血,相信必定要進醫院縫針,幸好,最後也不用到醫院解決。



    過了幾天用匙羹吃飯、不用拇指握滑鼠上網的高難度動作日子,令我體會到,原來一隻大拇指可以令生活有這麼大的影響,到這兩天,總算一切如常。


    記得坐在椅上等傷口止血的時候,腦內怎然浮現了早期在電視上看到 TVB 在 2006 年 12 月 10 日《星期日檔案》的有關〈修樹、斬樹、護樹〉一輯電視畫面。


    屯門良景邨業主立案法團,在十八位委員無人反對下一致通過決定進行近年比較罕見的大形「修樹」計劃。 2006 年 10 月底,在三幾天內修/斬樹近二百顆。


    然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身兼區議員的良景邨業主立案法團顧問黄麗嫦女士,在電視上的一段「神算」表演,她面對鏡頭清楚描述這個招標工程價值十四萬元,平均一顆修樹費用五百七十四元,但當記者問及整個工程涉及多少顆樹,神算黄女士卻竟然可以說手頭上沒有資料?!


    另外,基良小學的校長洪之龍先生更「妙趣」地表示會和學生「探討」今次這個「修樹」問題,並認為小朋友不應太在意這個問題,對於小朋友這不是生活上的一個重點?!


    在電視可見的畫面上,多顆直徑有一尺多闊的老樹,慘被無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人胡亂斬斷,我只能用滿目瘡痍來形容修樹後境況。在我來說,這是一場切切實實的「老樹集體大屠殺」。基於為該邨居民著想,我並不反對修樹,但反對大屠殺式的斬樹。難怪樹木專家詹志勇說:「樹是生物,並不是一枝電燈柱。」


    街坊說:「等這些樹葉全部長出來,我們可能已經死了。」我的一隻大拇指受了傷,幾天就可以復原。但受了重傷的二百顆老樹,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長出葉子來……


    天災雖然可怕,但人禍更令人目瞪口呆。


    圖片:攝於香港。城門水塘

    Tuesday, January 09, 2007

    078 卡夫卡閉上眼睛


    可按下圖片放大!


    先前提過的 翻譯譯本 問題,其實並不止於不同語言,同樣是中文的繁體與簡體版,也可以存在很大的差異。


    就像我手頭上這本《住在巴特Roland Barthes、宋妲Susan Sontag、班雅名Walter Benjamin的照片裡》(繁體版)和《住在巴特Roland Barthes、桑塔格Susan Sontag、本雅名Walter Benjamin的照片裡》(簡體版),單在書本人物名稱的譯名已有所不同,因為作者是來自
    臺灣的章光和先生 , 所以大致上也應用繁體為依歸。


    怎料把書本打開,兩種譯本的排版方法完全是兩回事,大抵上所有文字也只作了繁簡轉換,但繁體譯本是將文字穿插排於圖片中,文字與圖片基本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位置與方向,就像一本潮流雜誌一樣花巧。


    而簡體譯本就將文字和圖片採用獨立分排,感覺上簡體譯本會比較容易閱讀,因為,你可以想像,如果將七萬字都穿插地印在在圖片上,閱讀的時候會有點像在玩尋寶遊戲。或許,這正是章光和先生的原意,但可惜我比較喜愛的是簡體譯本。


    說到內容,「這是一本在諸多收集旅遊回憶的方法中,談論有關攝影的書。」(引自書序)其中包括了作者在歐洲、日本及紐約等地的彩色旅行照片。作者亦引述許多有關以上三位名家提到的攝影、藝術與照片的定位,與及更深層次的探討和反思。有許多篇章提到的論點,可能是一個有攝影愛好多年的人從來也沒想過的問題。如果你是一個遇到攝影創作瓶頸的攝影人,我會建議你購買這本書,說不定會對攝影觀念有新的詮釋。


    書內的〈卡夫卡閉上眼睛〉這個篇章,為我留下深刻印象:

    1921年春天,布拉格有了可以複製六到十張連續照片的先進攝影機,當雅努克向卡夫卡介紹這個事件時說,這個機器可以說是一種「認識——自己」的機器,卡夫卡微笑回應他:「你的意思是說:『誤解——自己?』」之後卡夫卡強調:「照片使我們的眼睛只注意表面的東西而已;基於這個理由,照片使得原本隱晦的生命更加模糊,生物透過物件的輪廓,閃爍著一絲無力的微光,有如一場光影變化的嬉戲,即使以最敏銳的透鏡也無法補捉住它。人必須憑他的感覺摸索生命。你以為只要在那便利的機器一按,便可以察覺到『永恆的實在』……(為免各位睡著,只好從略。)」


  • 《住在巴特、宋妲、班雅名的照片裡》繁體版簡要


  • 《住在巴特、桑塔格、本雅名的照片裡》簡體版簡要


    圖片:攝於香港
  • Monday, January 08, 2007

    077 食字

    可按下圖片放大!



    樓盤廣告玩食字玩到神乎奇技;餐飲業餐牌玩食字玩到出神入化;報章玩食字玩到無孔不入。最近就連綜合性文學雜誌也開始趕潮流玩「食字」,一時間,令我也不能參透箇中原因。


    兒時在油麻地生活時,我老媽子常叫我去街市內的某某街邊排檔,看看隱閉的鐵皮排檔後面用粉筆寫了甚麼數字,然後回家向她匯報。通常向她匯報之後,時而看見老媽子聽見數字後雀躍三分,時而又見她聽後垂頭喪氣,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其實就是當年開「字花」的其中一個方式,是我老媽子經常參與的一種很多時會騙人的賭博活動。簡單點說,就是現在六合彩正規化之前的民間賭博。


    如果著實要在香港推廣已近於垂死掙扎的文學雜誌市場,用這麼一個騙人的賭博活動作為雜誌名稱,真是玩味十足。也許,這正正反映了創辦團隊是用賭博的心態來推廣文學,置諸死地而後生。


  • 《字花》[Fleurs des Lettres] 綜合性文學雜誌


  • 中國民間「字花」簡要



    圖片:攝於香港。《字花》雜誌第四期
  • Wednesday, January 03, 2007

    076 米蘭昆德拉的玩笑

    可按下圖片放大!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作品《小說的藝術》裡頭有個篇章〈六十七個詞〉提到,他的一本中文譯作《玩笑》的作品在一九六八與一九六九年曾被譯成法文,譯者修飾了他的文章風格並把這部小說重寫。在英國,另一出版社删除了他書內所有思考的段落,去掉了論述音樂的細節,顛倒了各個部份的順序,重新組合了小說。還有一個國家,譯者連一個捷克文字都不認識(原小說乃捷克語),竟然當起譯者來。米蘭‧昆德拉好奇問這位譯者怎樣能把他的小說翻譯,譯者回答他翻譯是用「心」的,並隨即於衣服袋口取出一張米氏的照片表示友好,不禁令人哭笑不得。最後答案當然非常簡單,他是從經過重寫的法語版本譯出,跟阿根廷譯者一樣。最後,米蘭‧昆德拉決定自己花時間用他能閱讀的三四種外語譯本重新閱讀、檢查、修訂。


    這個看來真的像個「玩笑」的經歷,令我記起了小學時候的代課老師經常在代課時安排的一個小遊戲:將一句說話從第一列座位的第一個同學,在限定的時間內用口述方式一直傳話至最後一列座位的同學。通常到最後的結果,同學們都是將那句特定的說話傳得和原先的一句變得面目全非,又或是南轅北轍。這個遊戲令我從小就體會到文字精準性的重要,並養成一個對文字非常執著的習慣,我希望可以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盡量做到最好。因為,身為一個中國人連自己的母語也攪不好,實在是難辭其咎、責無旁貸。


    當然有很多家長會將責任推到教育制度的頭上來,但我並不這樣認為,我的父母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而我的教育程度並不高,我的第一次中國語文中學會考成績亦是不及格的。我一直覺得,後來的自修動力,遠比求學時期的基礎來得重要。


    再者,亦道出我一直提不起興趣大量閱讀「翻譯文學」及對翻譯作品有所保留的原因。我無意對眾多曾經付出過心血翻譯作品的前輩作出批評,但這確實是個多年來一直存在我心中的疑惑及介諦。


    像米蘭‧昆德拉這種仍然在世的作家,又可以親自為譯本作校對的作品,文字的精準性和原意一定比第三譯者為高,所以我也會陸陸續續閱讀。其實還有許多的名著,像法國小說家福樓拜 [Gustave Flaubert, 1821-1880] 的《包法利夫人》、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 [Marcel Prout, 1871-1922] 的《追憶似水年華》、愛爾蘭的英語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 [James Joyce, 1882-1941] 的《尤利西斯》……等等。最後也因為以上的翻譯原因,迫使我將閱讀計劃擱置。要怪,就得怪自己才疏學淺不能精通多國語言,語言變成了閱讀障礙。


  • 米蘭‧昆德拉 (1929- )簡要


    圖片:攝於香港。《小說的藝術》——米蘭‧昆德拉 ,(簡體中譯本,上海譯文)

  • Monday, January 01, 2007

    075 奇想2007

    可按下圖片放大!



    2006年8月14日統計處公布,2006 年中的香港人口為 6,945,000人,意味著 2007 年香港人口必將衝破 700 萬。

    我有一個奇想,如果 2007 年居於香港的每個人每一日做一件善事,那麼香港社區內不就會多了 2,555,000,000 件善事嗎?但願如此。


    祝各位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圖片:攝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