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431 非物質文化遺產

可按下圖片放大!





油麻地戲院,我的青蔥歲月;日活院線,我的性啟蒙老師。


想當年,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電影業同胞——負責翻譯日本三級電影片名(成人片)的從業員,我無從估計身處當今已呈垂死掙扎的電影行業,這一批可以說是玩「食字」改片名的先鋒部隊前輩該情歸何處。其中一套片名讀來鏗鏘響亮的《咸濕打樁機》至今仍記憶猶新,另一套賀歲片名《大吉大利大波大》亦令人嘆為觀止,至於繪影繪聲兼詩情畫意的《蕭塞豐乳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更還有一套看似平平無奇的《插班女學生》真的令人拍案叫絕,簡直就是將廣府話的語帶相關發揮得淋漓盡致。我會覺得,這些電影片名絕對值得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那麼今天,我們又有甚麼?好好一套《空氣人形》,一頭霧水不知為何變了《援膠女郎》,就是這種馬虎態度,不經意就幾乎謀殺了一套電影,其實類似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對我這種單憑片名連電影大綱都不看的賭運氣觀眾,禍害尤其大。


看這套《援膠女郎》
就是看李屏賓
看非常密集的緩慢平移鏡頭
看光影
看偶像寫詩……



我越來越喜歡鏡頭的語言
鏡頭的留白
鏡頭的感覺
而不是用鏡頭去拍人物、去拍戲
—— 李屏賓




圖片:攝於香港。
《光影詩人‧李屏賓》。田園城市出版。2009年11月。初版一刷。

Sunday, February 21, 2010

430 願

可按下圖片放大!





誰讓我是個醫生
誰讓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
誰讓我見了受苦難折磨的人就難以心安
誰讓我見了黑暗和罪惡就怒髮衝冠
——高耀潔



RTHK 《頭條新聞》 —— 專訪高耀潔醫生(足本版請點擊右下角)



我自信有日如願
縱使天高地厚
仍被我逆轉……




相關閱讀:
  • 《356 承諾》




    圖片:攝於越南‧胡志明市
  • Sunday, February 14, 2010

    429 恭賀新禧

    可按下圖片放大!





    庚寅年 恭賀新禧!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 Original By Oasis







    圖片:攝於香港

    Tuesday, February 09, 2010

    428 甦醒何妨重頭開始

    可按下圖片放大!





    對於我這類「法文唔識聽、英文唔識講、普通話唔識讀、廣東話唔識寫」的偽知識分子來談論香港藝文界的事情,著實是有點臉紅。


    眼見著路邊的書報攤堆滿一疊疊的「八卦雜誌」轉眼間就能賣個清光,心底裡不期然想起一句老話:是有怎樣的讀者就有怎樣的雜誌?還是有怎樣的雜誌才有怎樣的讀者?那一句話才是真理?


    自2008年4月號台灣《誠品好讀》離場重整後,差不多同時間就是香港《文化現場》的誕生,在我看來卻好像是《誠》越洋投胎(當然兩本雜誌性質有所不同),怎知道,2009年初就逢趙來發離我們而去,《文》這本藝術評論雜誌,實在是個苦命孩子。《文》從最初有點攜帶不便又成本高的大開本設計更改成最後較小開本的轉變期中,無論從印刷質量、排版以至於內容,也能保存一貫之高水平,假若背後沒有一群堅定不移的「戰士」參與,試問這本雜誌,又怎能支撐至今天的第21期?


    藝術評論雜誌《文化現場》C for Culture,經費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的,從2008年5月創刊時資助的450萬兩年資助經費開始,直至2009年3月資助被削減一半,到最後2010年2月資助期完結後,將需要重新在公開招標程序中,與其他可能存在的申請者競投經費資助
    (詳情連結在此,不贅。)這就意味著,假若競投一旦落空,餘下的額外一年百多萬元的營運開支,就得另謀出路……



    不知道為何邊寫邊想起這首老歌,也許,該是要點唱給區惠蓮聽的吧。

    夜渡欄河再倚 北風我迎頭再遇
    動盪如這海 城在兩岸凝神對視

    霓虹伴著舞姿 當酒醉如同不知
    日後望這方 醉中一切無從抓住

    渡輪上 懷念你說生如戰士
    披戰衣 滿載清醒再次開始

    莫問豪情似痴 今天醉倒狂笑易
    夜盡露曙光 甦醒何妨重頭開始

    《昨夜的渡輪上》—— 李炳文




  • 《文化現場》官網

  • 2009年3月27日開始的網上電視《文化電視台》

  • RTHK Radio1節目「人文風景」‧《文化刊物的生存空間》




    圖片:攝於香港
  • Wednesday, February 03, 2010

    427 羅生門

    可按下圖片放大!





    世界包圍著我們。
    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知道的世界,
    兩者間的關係從未確定。
    《觀看之道》—— 約翰‧伯格




    個人對書藉裝禎其實沒甚麼要求,唯獨只偏愛精裝書,因為書拿在手上比較容易翻,閱讀起來沒那麼累。


    走進書店,當眼處就發現有本裝禎樸雅還是白色封面的精裝書《我讀》,最搶眼奪目的當然是看見梁文道的名字,當下就聯想到這好像和梁文道去年出版的幾本書名是同一脈絡,細看下果然就是鳳凰衛視由梁文道擔任主持的《開卷八分鐘》電視節目內容結集,這是一個我偶爾會在 Youtube 偷看的節目。又因為近年在香港買得到的國內出版物,越來越多是用透明收縮膠紙獨立包裝好的,這本《我讀》既是用白色封面的更不會例外,內容就無從翻閱,唯有付鈔先把它帶回家再算。


    回家途中禁不住拆開翻閱了關於王小波的幾個篇章,發現字裡行間以及用詞遣字與節奏感,其實和看電視口述版本都差不多,內容也沒多少是我重複看過的,慶幸這三十多港元也總算沒化為烏有。及後,重翻到首章的<出版絮語>,裡面的文字居然寫著:此書皆「非」出自梁文道先生執筆寫作,乃是鳳凰衛視出版中心負責編書。於是心裡就開始嘀咕著,問題就來了,如果文字不是出自梁文道,那書內以及平常節目內所提到的那個「我」,到底是誰?



  • 開卷八分鐘2009年03月09日:約翰‧伯格《觀看之道》


  • 開卷八分鐘2009年03月10日:約翰‧伯格《觀看之道》(續)


  • "《我讀》:梁文道「被出書」"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
    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圍城》—— 錢鍾書




    圖片:攝於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