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30, 2009

405 少年王家衛

可按下圖片放大!




這篇網誌有點特別,煩請各位到這裡觀看一段非常有電影感的 婚禮短片 ,以及網誌內的文字和留言,然後再回來看我下面的發嗡風文字(假如你還有耐性和時間的話)。




毋庸置疑這是一段出自於對策劃、以及攝影與剪輯技巧都非常熟練的製作團隊的作品,先不談所用到的各類攝影器材與輔助工具的陣容(我猜,可能還有tracking shot, crane shot要用到的工具)。就攝影技巧而言,幾乎各種在電影中普遍應用到的攝影機推拉搖移升降運動方式鏡頭都能夠找得到,同時地,對於各式的切入切出淡入淡出溶入溶出剪輯效果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粗略算一算,一段2分38秒的超難度高濃度短片,拆分為63個分鏡,就是平均2.5秒的跳轉,堪稱是新世代,用「閃」的方式表達婚禮的短片典範。


第一次看罷短片,我的腦袋同時也閃出一個念頭,如果把片尾新郎新娘的名字換上各大酒樓的標誌,再換掉配樂,就會成另一條出色的廣告片,我不是在調侃,我是認真的在說,相信各位也會認同吧!


面對一些類似 MTV 影像的短片有一個怪辟好,就是喜歡關掉音效後重看一次,這樣獨立觀看的話,會比較容易判斷影像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弱,因為對一些有配樂的短片除去音樂,原理就類似用彩色照片轉換成黑白照片一樣,你得花費更多精力專注於內容之上來表達意念,因為拍電影的時候通常都還未有音效,那始終是後期製作。


至於配樂的運用,對於一個「歌詞精」——我來說,是非常容易觸動神經,用上林海峰的《經典》作為配樂,似乎看來有點兵行險著。如果有細味過歌詞內容的話,那是非常曖昧的,就我對這歌詞的解讀,歌詞活就像在對「港式婚禮」的一番揶揄多於一種讚譽。於是,我的腦袋又同時閃出最近黃子華的 Talkshow《越大鑊越快樂》那一段描述母親擺壽酒,兒子在台上高歌《念親恩》,嘉賓還熱烈鼓掌的畫面相類似。


尤記得於九十年代參加過一次婚宴,地點在廣東中山的一條小村落,主人家知道我對影像方面有點熟悉(那只是在場的嘉賓中相對來說,因為記得有人說過:從一堆矮個子當中選一個相對較高的不是真正的高個子),我就被選為義務婚禮錄像攝影師。國內的婚禮一般比香港的大陣容,二三十輛的花車實屬等閒事。那個年代的攝影器材當然沒今天先進,那好像是一台 SHARP 的機器,顯示器是可以上下擺動的最新款式,還有內置的過場效果。那時候,我當然是硬著頭皮展施渾身解數「打好呢份義工」,所以,王家衛式的搖鏡當然是免不了的指定動作,記得戲新郎的那一段,還想著要用《重慶森林》裡在重慶大廈追逐的慢快門效果,而《阿飛正傳》最後那一幕經典「梳頭」畫面當然也包括在內,為了方便拍攝「高炒」鏡頭,我還拖著一張高背椅圍著場地走,作為臨時梯子。結果,錄像是拍完了,最後當然是收到主人家狠狠的投訴。


胡金銓導演可以為了拍一朵雲等待三十天,黑澤明導演可以為了實踐一個意念,延續拍一個前推鏡將整整一幅十多呎長的牆壁拆掉,這是專業還是固執,時間會證明一切。至於拍攝婚宴,有很多東西是不能控制的,我總覺得,絕大部份情況下都應該是用拍「紀錄片」的心態比較適合,就是紀錄一些歡樂、感動畫面。還要時刻警惕自己,不是在拍荷李活電影或是商品廣告。


導演、攝影師最重要是觸覺,尤其拍攝紀錄片,沒有劇本不能排演,必須就地取材,敏銳的觸覺更重要,經驗豐富反倒可能令觸覺遲鈍了。


最近明珠台的一套 The Shot 《一拍成名》內裡,有一句關於一位參賽者Janson的評語說得很好: You over thought the story, I don’t think you should try to be a Creative Director, just try and to be a great photographer.



分清主次,恰如其分的表達意念,就是一名稱職的好導演、攝影師。




圖片:攝於香港

Monday, September 28, 2009

404 愛要怎麼說出口

可按下圖片放大!





第一次握妳的手
指尖傳來妳的溫柔
每一次深情眼光的背後
誰知道會有多少愁 多少愁 【1】




女朋友一號(Panasonic Lumix DMC-GF1) ,相信是最近攝影器材界的熱門話題,以上面圖中這樣的一個基本組合,機身加上一枝14-45mm F3.5-5.6 防震標準變焦鏡,另一枝是20mm F1.7 定焦鏡,就要約HK$10,500.


一直對攝影器材品牌不大敏感,我這個人,基本上是很忠誠的可就是偶爾會比較朝三暮四,就是說那個品牌的相機有適合我要求的功能,又有合適的價格(這個當然是我主觀的認為),就會照買如儀,我就是怎樣也不能被跨張的廣告洗腦,成為個別品牌的死忠用戶,畢竟,器材在攝影領域裡頭所擔當的角色,也只不過是一種紀錄工具,一張照片拍出來有沒有說服力,關鍵從來在於拿相機的人的腦袋,在開始學攝影那刻,我就一直這麼認為。


以前用過的攝影器材品牌多不勝數,自去年五月多買了一台 Olympus 的4/3系統 E-420 D-SLR,配上三枝每枝千多元的普通鏡頭,就使用了一年之後綜合來說,E-420 作為一部入門級4/3系統D-SLR,配合Kit Set以四仟多港元的售價,絕對是稱職的。所以這年來在這裡貼出來的絕大部份照片,也出自這台E-420。如果要說它的缺點,就是照片的寬容度(Dynamic Range) 相對不足,遇上高反差的場合就得當心使用,以及高 ISO 時的噪點比較嚴重,但在輕便、相質與售價之間能夠取得平衡,也就沒甚麼好投訴。


因為早前愛上行山的關係,已一直在物色一部更輕巧,而相質也大致乎合自己要求的攝影機,剛巧這台 Micro 4/3 系統 GF1 的新聞稿出現,就已經興奮了好幾個月,想不到成品出來以後,一機兩鏡的售價竟然比主流 APS-C 系統 D-SLR 更貴,真的有點令人卻步。或許話應該這麼說,這機子在「潮人」眼裡,是賣得一點也不貴,使用的時候夠「型仔」,就已經超值啦。話說回來,只怪我是窮鬼一名而已。在未來的歲月裡,Panasonic 這家賣家庭電器起家的日本公司,在行銷策略方面,絕對有潛質成為相機界「吸水」大鱷,你好野!


曾經有人對我說,知不知道為甚麼一輛入門級的
09 Hpyermotard 1100 Ducati電單車,售價可以和一輛1500cc的家庭用小汽車看齊?其實這個答案有千百樣可能,不過,他的答案竟然是:「揸住架 Ducati 就算去街市買抽香蕉,都型過你o羅~~抽蕉都無咁快發黑呀!重好味D呀!你唔明o架喇!」令我一時語塞。



聖經裡說:愛,是恆久的忍耐,又有恩慈。
我想說:愛,是恆久的心亂如麻,又有神智不清。



只是
愛要怎麼說出口
我的心裡好難受
如果能將妳擁有我會忍住不讓眼淚流
【1】《愛要怎麼說出口》 —— 趙傳




圖片:攝於香港。
Panasonic Lumix DMC-GF1 (Micro 4/3) Body,
20mm F1.7 Pancake lens ,
14-45mm F3.5-5.6 Mega OIS Standard Zoom lens.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403 電子神童

可按下圖片放大!





這一股歪風 氣象台都給嚇倒
歪風霸道 誰亦壓倒
怎可以想得到
毫無疑問這是人製造
卻多麼霸道
太平洋上風要興起
即捲起千里浪濤

這一股歪風 懶惰蟲的好法寶
將光陰耗盡 忘掉進取
它使你盡快退步
毫無疑問這是人製造
這歪風很霸道
正在蹂躪 海角小島
跟著闖向赤道……

《一股歪風》—— 梅艷芳 (卡通片《電子神童》插曲)



精神科醫生曾繁光說過,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很少有暴力傾向;社會上最具有侵略性的人,絕大部分是被我們定義為「正常」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認同這番話,在於我,是非常認同的。


我很少理會網路上的八卦事情,但今天給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條短片,相信是來自一個懂得利用科技的電子神童。她很有耐性的去拍片、剪片、之後再上載到
YouTube ,我心裡就是懷著疑問,是否「青山醫院」又再走失犯人?還是她根本就是被我們定義為「正常」的人?




圖片:攝於香港。灣仔

Saturday, September 19, 2009

402 美麗的羅斯瑪琳與狗狗

可按下圖片放大!





遇上某一種場境,好多時候腦裡面就會無意識的響起一些音樂,這一次是 Fritz Kreisler的 Schon Rosmarin.


隨著意識流轉,又再想起一些文字:


在她身體的正中間,就算是肚臍眼吧,她卻畫下一條嚴而不可妥協的防線,線以下是神聖不可越犯之區。

《愛德華和上帝》—— 米蘭昆德拉



正當我聚精會神試圖將這首經典曲子與文字併湊出一段流動影像時,
鄰居忽地裡拍打我的大門並氣急敗壞的告訴我,
他的狗狗在獸醫診所經腦功能評估後,
被評定為二級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候群(ADHDS)的罕有成犬病患者,
還說英語稱之謂: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ndrome / Class2.


今天,我終於明白,
假如你堅持認真地要和一個瘋子進行嚴肅的談話,
首先你必先讓自己也變成瘋子,
因為這樣,對於交談內容來說,才會比較容易接上軋。


其實,來這裡留言的人,道理也一樣。




圖片:攝於澳門

Friday, September 18, 2009

401 2046的老歌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不知道,到了2046年的香港,還有沒有人認識Eason Chan 唱過的老歌。 我總覺得,每個年代,總得有一些經典歌曲和人的名字是我們不曾忘記,哪些日子才不算是白過去的。

從家裡那堆CD中,好不容易找回這首歌,伴著我成長的老歌……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Blowing in the wind - By Peter, Paul and Mary (1963).




  • Mary Allin Travers (November 9, 1936 – September 16, 2009)




    圖片:攝於香港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400 激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叢叢
    我找不到他的行蹤
    只看到那樹搖風……【1】




    正如卓韻芝說的一樣,現在我們的新生代接觸的影像畫面都是一直在「閃」的,而不是在播放。一套三分鐘長的MTV影像就可能包含九十幾個分鏡,平均不到兩秒鐘的畫面就要跳轉,這樣才算「激」(香港「潮」語)。所以,上篇提到過的電影《最好的時光》,在長鏡頭下的侯孝賢電影,絕對不會是我們的新生代能夠輕易接受的電影語言。


    另一方面,我一直在想,如果將《最》片中的幾首不斷穿插的配樂拿掉,票房會否更糟糕?提起電影配樂,我自然會想起
    蔡明亮 —— 出生於馬來西亞小鎮古晉的台灣電影導演說過的話:音樂太有力量了(以電影配樂而言)。無容置疑他曾是台灣公認的票房毒药之一,成名以後票房也不見得比以前好到那裡去,大概就是停留在叫好不叫座的那種狀態吧。曾聽說過,如果有看過蔡明亮的電影而未嘗中途離場的話,大概就是個非常有潛質成為好丈夫的人,因為一個好丈夫,就是要有無比强烈的耐性去聆聽妻子每晚臨睡前倚在床伴喋喋不休的各類投訴。


    詭異、荒誕、孤獨、疏離、顛覆、妖異,全都是圍繞蔡明亮電影內容的詞彙。「水」,也是他電影裡最常用的符碼;以及象徵與隱喻(Metaphor)的載體。在蔡明亮電影裡那眾多的性愛或自慰描寫,絕對不會讓觀眾感到亢奮,而是一種悲哀感受。


    在蔡明亮漫長甚至於偶爾像靜止一樣的長鏡頭裡,你得眼看四方耳聽八方全神貫注的觀看,他的電影裡,是一貫缺少對白的,更甚於幾乎沒有配樂。你可能無法想像,電影中的那些現場聲音,許多時候也就是電影內的對白;也可能無法想像,在片長八十二分鐘的電影《不散》裡,全片只有兩段共十句對白;更可能無法想像,香港電影導演許鞍華也曾在蔡明亮的電影《河流》裡用半咸淡的國語對白擔當過一角。


    基本上蔡明亮的電影,除了《黑眼圈》與《臉》這兩套以外,他的八套電影我都有看過,而且有些不只看過一次。《你那邊幾點》、《天橋不見了》、《天邊一朵雲》這曖昧三部曲,在我看來是最完整的故事,也是最喜愛的作品。




    【1】蔡明亮電影鮮有的配樂,出現在《天橋不見了》片尾,如果你記得片尾李康生的結局,再細味歌詞,我會想到導演其實透過音樂,有很多話在說著。
    《南屏晚鐘》—— 崔萍




    蔡明亮電影作品年表(摘自維基百科)

    《臉 / Visages / Face》(2009)
    《黑眼圈》(2006)
    《天邊一朵雲》(2004)
    《不散》(2003)
    《天橋不見了》(2003)
    《你那邊幾點》(2001)
    《洞》(1998)
    《河流》(1997)
    《愛情萬歲》(1994)
    《青少年哪吒》(1992)




    想更深入了解蔡明亮導演,可以找這本
    《光影言語》 來看,裡面有一篇詳盡的專訪。




    圖片:攝於香港。蔡明亮電影《洞》VHS錄影帶

    Thursday, September 03, 2009

    399 最好的時光

    可按下圖片放大!




    Rain and Tears – By Aphrodite's Child



    原來
    最好的時光

    就是
    安靜的相愛

    在沒有破壞的回憶裡
    離別

    然後
    就那麼分開。。。



    默默的
    坐在小山崗上
    按下快門

    然後
    想起妳。。。




    圖片:攝於香港。石硤尾
    紅色字體內容引自
    這裡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398 黎明?還是黃昏?

    可按下圖片放大!





    五千家庭,七千孩子的命運,不合情理的制度成為她們的緊箍咒,擺脫無從。

    離婚,我們或可控制,但人的生命,我們又怎能掌握?

    社會看似越文明,骨子裡其實是越來越荒誕。

    基層人民的生活不得安穩,社會就永遠不得安寧 —— 任何一個民族都一樣,從沒例外。


  • RTHK《 鏗鏘集 》 等待黎明





    圖片:攝於香港。紅磡

  • Sunday, August 09, 2009

    397 靈魂之窗

    可按下圖片放大!





    靈魂之窗 望清生活假象
    靈魂之窗 開闊世界真相
    靈魂之窗 把我思想照亮
    靈魂之窗 讓我放聲蕩漾 喺呢個城市開始現場……


  • 靈魂之窗 – By Dumdue




    圖片:攝於香港。中環。《靈魂之窗》
  • Monday, July 20, 2009

    396 今次。比你。更高

    住在六十九樓的老李。


    山之左面為調景嶺,右面為油塘藍田一帶,正中盡頭乃魔鬼山(攝於五桂山頂,標高304米)。


    魔鬼山炮台向左面景觀。


    往魔鬼山途中,向右面景觀。

    可按下圖片放大!




    沿著 衛奕信徑第三段終點 在清水灣道井欄樹村向南逆行,最尾的一個小山丘就叫魔鬼山(現稱砲台山,標高222米),下山後抵達郊野公園地圖牌(W020),越過對面馬路後往左方前行,尚有一條約一公里下行段好像秘密花園的小徑,可直達鯉魚門三家村海旁。其實位於地圖上所見的衛奕信徑第三段正式起點應是藍田,但如果說今天從油塘沿著鯉魚門道的馬路旁邊走路直至藍田地鐵站的那一段路,仍然叫作郊遊徑的話,令人覺得荒誕之餘這段資料也應隨著市區「亂」發展之後的「盛況」而改寫或更新。


    位處魔鬼山上有一碉堡遺址,爬到頂處,可見市區內香港獨有的奇異景觀,東南面可遠眺藍塘海峽以及東龍洲,景色怡人,西面最遠可見上環一帶海旁。面向香港島,向左面看是藍的海與綠的草(暫時),餘下還有那一小排可能根本看不到日出,而又建在垃圾堆填區不到一公里附近的「健康之城」,已經蓄勢待發準備帶頭在將軍澳一帶另起「屏風」。向右面看可見九龍半島一群群的「屏風大樓」沿著海岸線伸延,而且還有跡像顯示,越接近海旁的大樓,就會建得越高。加上位處九龍城的舊有機場地皮仍未發展,看來以後十多年內的同一景點,恐怕要被這些「人造屏風」淹沒,想要遠眺九龍半島中心地區,可只能成為地圖冊上的俯瞰圖。我無法相信只要將視點轉向約180度之後,景觀也隨著180度的轉變。這些沿海的人工屏風,將會是往後幾十年香港主要海岸線的詭異外觀。


    假如你今天就嚷著說為了給下一代帶來更好的居住環境,搶著住進這些屏風大樓內,其實心底裡可曾「幻想」過,將來你九代單存的可愛 baby 長大成人,坐在飯廳內祝福你八十大壽,電話卻忽地響起,那頭傳來老李盛讚你們買來慶祝用的2009陳年老酒有品味,你滿腹狐疑的問他怎麼會知道,老李特意扯高嗓子說,最近他已搬進了在你對面「牆乾地爛集團」的新建豪宅名叫「今次。比你。更高」,他在六十九樓中層單位廁所窗外就能清楚看見你在2009年仍然是六十七樓高層單位面向海景的飯廳……





    圖片:攝於香港。衛奕信徑三段

    Monday, July 13, 2009

    395 街頭表演‧絮語

    可按下圖片放大!




    「好電影不等於有好票房,對開飯店的人來說,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這個道理對電影並不適合,票房不是衡量電影價值的唯一方式。」 —— 顧長衛



    我站在角落觀察了一段時間,環顧在圍觀看熱鬧的群眾裡,無不用奇異的目光盯著他們,彷彿大家都在用看瘋人院裡表演的心態一樣。心底裡不其然冒出了中國電影《立春》的一幕畫面。男芭蕾舞員在戶外冒著嚴寒天氣,仍然一絲不苟的努力在群眾面前表演,最後換來觀眾的竊笑以及指指點點。


    我總覺得,即使你不欣賞不接受人家的表演,也得要給人家一點尊重。


    尊重對方,亦即尊重自己。




  • 《我要飛上青天》(1959) —— 葛蘭




    圖片:攝於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
  • Saturday, July 04, 2009

    394 音樂。比如吃早餐。一樣簡單

    可按下圖片放大!




    音樂創作,應該是發自內心深處。當你真的喜愛音樂到達了某個溫度,你所創作的東西,最先能感動自己,然後感動身邊的人,最後感動全世界,一顆巨星,就是如此誕生。


    雖然我們的樂壇主流現在有賣的,都是在賣包裝而不是真正的在賣音樂,可是我仍然寄望,總有一天在我們這個小小城裡的樂壇,能夠包容一些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而不是那些要說甚麼借音樂去宣揚甚麼、用音樂去批判社會現象甚麼,音樂並不是一種適當的發泄工具。音樂的本質其實非常單純,它的功用就只是要用來感動人心。能感動人的,就是好音樂,所以,可以無疆界。


    或許盧廣仲之所以令我感動,可能是他勾起自己在台灣經歷的那段日子,至於他最後能否感動全世界,這個我可不清楚,但最少,你現在就能清楚看見,他那種對自己創作的音樂的自信以及投入感,散發在一種和音樂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就像吃一個早餐那麼輕鬆自如,他是在「分享音樂」而不是努力的在「演出」一個音樂會。




    Rock'n roll的style





    圖片:攝於深圳

    Friday, July 03, 2009

    393 黑暗中的舞者

    可按下圖片放大!




    I don't read all the things written about me. I wasn't aware that the world thought I was so weird and bizarre... But when you grow up as I did in front of 100 million people since the age of five, you are automatically different.


    The last few weeks, I have been cleansing myself and it's been a rebirth for myself, it's like a cleansing spirit. My childhood was completely taken away from me. There was no Christmas, there was no birthdays, it was not a normal childhood, no normal pleasure of childhood. Those were exchanged for hard work, struggle and pain and eventual material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 But as an awful price, I cannot re-create that part of my life, nor would I change any part of my life.


    However, today when I create my music, I feel like an instrument of nature. I wonder what delight nature must feel when we open our hearts and express our God-given talents. The sound of approval rose across the universe and the whole world abounds in magic. Wonder fills our hearts, for we have glimpsed, for an instant, the playfulness of life, and that's why I love children, and learn so much from being around them.


    I realize that many of our world's problem today from the inner-city crime to large-scale wars and terrorism and our overcrowded prisons, are a result of the fact that children have had their childhood stolen from them. The magic, the wonder, the mystery and the innocence of a child's heart are the seeds of creativity that will heal the world. I really believe that.


    What we need to learn from children isn't childish. Being with them connects us to the deeper wisdom of life, which is ever-present and only asks to be lived. They know the way to solutions that live waiting to be recognized within our own hearts. Today I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sick and deprived. I am so sensitive to your pain......



    The Grammy Legend Award for 1993 --- Michael Jackson (1958-08-29 - 2009-06-25).





    「愛之所以為愛,或許在乎缺失,從不可得,因而思念終生。」
    《無愛紀》 —— 黃碧雲




    圖片:攝於澳門

    Thursday, June 25, 2009

    392 天眼處處

    可按下圖片放大!




    最近每次經過旺角行人專用區, 傻強果句說話不其然就o係我腦海入面浮現: 總之你記住,如果你見到果個人,佢好唔專心o甘睇住你做其它野,o甘佢就係差人。


    浪費o甘多錢安裝呢D鏡頭,就以為可以緝兇歸案,我覺得倒不如重金禮聘
    莫探員同埋郭探員 o黎偵查呢D科幻疑案,重比較實際。




    圖片:攝於香港。油麻地

    Monday, June 22, 2009

    391 一切從那根萬寶路香煙開始


    可按下圖片放大!





    我尋找過我自己,在舞台上和觀眾席上都沒有找到。
    我的位置不在劇場裡。
    《最合宜的位置》—— 周國平



    幼兒班畢業的時候,他的成積在全級一百多人裡面排行第三,他記得站在講台上接收那獎狀時感到一臉茫然,他不明白這個獎狀對他來說,有著甚麼作用?代表著甚麼?直到小學四年級以前,他的成績也名列前茅,每年都獲得老師們嘉許。


    就在四年級的某一個寒冷早上,被老師發現他竟然號召同學們於學校廁格內抽煙,這次失手就擒,生活從此起了一百八十度轉變,他被歸類為校內的滋事份子。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於是終日在思考,到底一個好學生怎樣可能在一天之內由極好轉變為極壞,他著實不懂得在瞬間面對來自學校這評價內如此巨大之反差。他開始在上課時變得異常主動,在美術老師告訴他,在圖畫內的天空「應該」是藍色的時候他反駁:我喜歡天空是黑色的,有何不可?因為他確實時常有這種感覺。他的這些行為被形容為主動衝擊老師,他開始被認定是在校內放棄自己,他被標籤成無可救藥一類,所有負面的形容詞,從此以後都跟他沾上關係,一切從那一根萬寶路香煙之後。可是他清楚記得,從來沒有老師問過他一句:為甚麼要抽煙?


    到了五年級,但凡校內有甚麼設備閃失,也慣常地歸「功」於他,他已經覺得無所謂了,他既不慌張也不發脾氣,他開始習慣這種「被屈」的生活成為常態,並且懂得用緘默來應對。


    六年級時,他又再次集結同學並且在學校禮堂內進行「班際踢網球」比賽,因為比賽時為了爭取在完場前最後一分鐘內入球,他仿佛記得 —— 那一球的狠勁,是傳承並改良自日本動畫《足球小將》戴志偉的「衝力射球」,最終為他的隊友取得決定性的一分,贏了該場比賽,全隊每人也能平均分到二十元的「彩金」,可惜他不慎將網球直射進校務處大門內,引致一直用「紅色手抽袋」包裹著的獎座應聲從文件櫃頂飛墮地上,粉身碎骨。


    在同年學期末考試前,他在校方要求接見學生家長的黑名單中排行第一位,他知道他有可能在期末考試前,就被禮貌地「請」離學校。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壓力,下課後他獨自去尋找那一群分別來自三個「堂口」的好兄弟訴苦。與他最為友好的一個兄弟努力安撫他並解開了襯衣的左面,露出胸口上的二隻小燕子,然後跟他說其中一隻燕子就是他,好令他安心的認為,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放棄他,「燕子仔」也不會離去。他努力嘗試將這些零碎的往事淡忘,可是這段咸豐年的記憶卻不斷在他腦內揮之不去。他是誰?可能連他也忘了到底他是誰,他只依稀記得,那個人在寫下這一段心路歷程時,眼裡一直泛著淚光。




    Michael Jackson從走紅的那一天起,就不惜一切把自己的臉部逐漸漂白,這從來就是一個悲劇的開始,窮一生精力去擺脫一個與生俱來的事實 —— 有色人種。實在是沒這個必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外在的條件,只是被膚淺的人用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



    孩子們請你別哭,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位置,別焦急,當你越能看清人性的真面目時,那代表可以通往適合你的位置的那條道路,就會越來越清晰。努力地堅持做好自己的本份,是你們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最少我知道,你的親人,都在默默支持你。



    這是送給所有正生書院師生的一些文字,還有 Michael Jackson的You Are Not Alone.


    後記:

    好不情願的在短短幾天後就要劃上句號:Michael Jackson (1958-08-29 - 2009-06-25).






    圖片:攝於香港。西隧九龍出口

    Thursday, June 04, 2009

    390 今夜你會不會來?


    可按下圖片放大!




    今夜你會不會來?
    你的愛還在不在?



    晚上八時
    維多利亞公園


    無論雨怎麼打,自由仍是會開花。


    在這段歷史面前,妥協與退縮同義。




    圖片:攝於香港。香港大學

    Wednesday, June 03, 2009

    389 compromise


    可按下圖片放大!





    「當你靜止不動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站到了最前面,因為別人會退縮。」鄧小樺這樣形容對社會運動的體驗。


    當你只為了顧全自身的榮華富貴而妥協,最終亦只會落得冚家富貴的下場。


    在這段歷史面前,妥協與退縮同義。





    "Please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one, one person can make an enormous difference in this world, one person actually just one idea can start a war or end one, you as one individual can change millions of lives, so think big, do not limit your vision, and do not ever compromise your dreams or ideals." (Iris Chang: The Rape of Nanking)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 Iris Chang, 1968 - 2004)




    圖片:攝於香港。

    Monday, May 25, 2009

    388 攝影師之眼

    可按下圖片放大!





    家裡關於攝影的藏書實在為數不少,真正談及攝影技巧的書其實不多,反而是有關著名攝影師的生平和各式訪談錄,又或是與攝影史有關,以及關於攝影的各種評論文章的書藉最多。其中印象最深刻亦從中得到最大啟發的書就是 约翰.伯格(John Berger), 尚.摩爾(Jean Mohr)合著的《另一種影像敘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 我的另一個只有張貼黑白照片而沒有文字敘述的《黑白。無常》 網誌的創作靈感,就是源於這本書的第三部分,今天剛好貼出的第150張圖片,恰巧就能對應書內的那150張沒有文字敘述的圖片,說來也真的有點玄。


    很久以前偶然發現,從事設計行業的人通常都較平常人能拍出更好的照片,後來才醒悟到平面設計以及攝影本來可能就是「一對兄弟」,裡面有好多的基本原理與法則,原來是可以套用到攝影技術上,兩者其實有很大的共通處,所以後來自然地我也對有關平面設計的書藉發生興趣。


    這次要介紹的一本是最近出了繁體中文版的攝影書:Michael Freeman 的《攝影師之眼》The Photographer's Eye. 坊間許多談及攝影技術的書,在我看來都是比較「急功近利」、比較規條式的,然而 Michael Freeman 這本書的好處,就是在於他是從設計的方向切入攝影原理,裡面涉及一些心理學又或是一些人類視覺的基本概念,比較有系統地由淺入深的介紹實際攝影技巧,再者,怎樣去解讀圖像,以至於怎樣掌握照片觀看者心理的基本法則。正如書內所言,這是一本寫給攝影愛好者:從「玩相機」進階到「攝影」的書。




    圖片:攝於香港。
    《攝影師之眼.數位攝影的思考、設計和構圖》- 麥可.弗里曼。

    The Photographer's Eye.Composition and Design for Better Digital Photos - By Michael Freeman. (大家出版‧2009年4月初版。)

    Saturday, May 16, 2009

    387 牛

    可按下圖片放大!




    他總是這般投訴
    她曾到過的地方
    寸草不生


    他倆在用餐時候相對無話
    冷漠空氣和那塊草皮糾纏在一起
    慢慢的枯乾
    慢慢地枯死


    他記起她用留聲機點播的
    第一首曲子
    在那個好多好多年前任誰都會動容的晚上


    然後
    她翻開那一頁摺了角的書頁
    靜靜的想起從前
    親手逐字逐句抄寫於信內的句子……



    我們總不得不生活下去而且充滿希望,關懷,溫柔,愛。
    因為希望原來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猶如上帝之於空氣與光,說有,便有了。
    ——《失城》黃碧雲





    圖片:攝於香港。大嶼山 (You 're My Everything – By Santa Esmeralda.)

    Wednesday, May 13, 2009

    386 當下

    可按下圖片放大!





    何必待零落
    然後始知空




    圖片:攝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