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曲 —— 093 與靈魂對話
第二部曲 —— 099 菩提
第三部曲:
寫 Blog,是我個人覺得最清醒的時候,但當一個能夠真正面對自己同時讓思想沉澱的空間變成了開 Party 的地方,以後拿起來的筆就會越來越重,人總是這樣矛盾。
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從最初的「港愛」、「港哲」新聞組一直至 Cyber-X 的「愛版」新聞組,再過渡至 PC Home 的新聞台,到現在寫 Blog 的日子,輾轉流連於網海的生涯已有九年之久。這些日子,確實看到許多的人生百態,又見證了許多風雲人物、站台的緣起緣滅。
看著很多人曾經趕潮流興致勃勃急不及待打鑼打鼓承邀各方親朋好友光臨新建的網絡地盤,簡直就像剛生下第一胎嬰兒的父母一樣歡喜欲狂雀躍萬分,誰不知,到後來才不到三兩個月光景就於網海消聲匿跡讓地盤煙消雲散。然後,遺下一個個久久沒更新或甚至直接刪掉內容的網址於網海漂流不定變成孤兒。這種例子在網上觸目皆是,我也曾經是個過來人,或許,這就是人性的若干反映。
我不清楚每個人對 Blog 的定義是怎樣去界定,在我而言,就是隨遇而安。我沒有刻意想過怎樣去為這個 Blog 定位,也不會寄望寫 Blog 可以出人頭地或帶來甚麼好處,更沒有想過有朝一日當遇到甚麼口舌之爭的災難後要去「洗Blog」。我一直對「洗Blog」的人的心態感到莫名奇妙。「洗Blog」這種行動,套用於現實生活中,就等如:我在今天和你說完這番說話,明天又對你說,其實我昨天沒說過,請你把它們通通忘掉一樣,自我推翻自我。
我明白,特別是在這個說「真話」有可能被追殺的年代,說真話並不是一件易事。先不說這是否關乎應不應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的問題。而我想說的是,一個成年人,是否通常也會在說話之前先想清楚然後才說?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就養成這種習慣,為甚麼換了一個虛擬介面之後,反而會表現得變成更自我推翻自我?
現實生活中,偶然被老闆客人無理取鬧的時候我們會啞忍,是因為我們為了一盤生意、一份薪水,這還是說得過去。但為甚麼有時我們又會因為一句半句於虛擬世界見到的謾罵,可以氣得我們七竅生煙?凡事有果必有因,我們在說這種說話之前,不就早已想過後果嗎?再者,罵的人大多是藏頭露尾之鼠竊狗偷之輩,我們又何須太過在意?這是否低 EQ 的一種表現?
另外,我還聽很多網友說過,在回覆留言和寫文章的時候感到有很多限制,我倒好像從來沒感受過有特別限制,寫 Blog, 一不是為養妻活兒二不是為名成利就,是沒甚麼特別限制的。這正如我先前在 099《菩提》引述卡夫卡的《他》一文內提到的觀點:他甚至可以離開這個籠子,柵欄的鐵條相互之間間隔足有一米多寬,他甚至沒有被囚禁…… 假使我們感到有限制,是否意味著有一點作繭自縛?
Blog, 純是用來抒發感受的一個虛擬介面,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商業的寫作在題材上我們要看準市場,然而私人的,為甚麼題材反而要去遷就讀者口味?而不是讓讀者隨自己喜好自由選擇喜愛的 Blog 來閱讀?我覺得實在是沒這個必要明明是心情低落,仍然自欺欺人地一味 Positive 來維持 Blog 的風格、定位。我們喜歡的,我們不喜歡的,我們心中所想的,Blogger 都應該自主地及有權把它們完完整整的寫下來,為甚麼會變成去建構一個虛擬的自己?反正,日子久了,文字寫多了,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字裡行間就會自然而流露,想去建構亦會建構不來,因為,時間能為我們解答這些疑惑。
最後,我所寫的,會不會是孤芳自賞、曲高和寡,其實到了今天我已經不太在意,就算是寫給自己一個人看,又有何不可?
只要 Blog 一日未被商業化,我們仍然擁有人類對文字前所未有的最大自由空間。
圖片:攝於澳門